吳淞區

吳淞區
市轄區
Huangpu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in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JPG
從空中鳥瞰吳淞口,圖中前側河流為長江,中間河流為黃浦江,右側為浦東,左側即為現已撤消的吳淞區之轄境。
簡稱
地名出處 吳淞
Shanghai administrative Wusong.svg
吳淞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  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上海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建置時間 1928年、1960年、1980年
政府駐地 泰和路245號
現任區長 孫金富(1987.4-1988.9)
鄉級行政區 5
- 街道 5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1987) 220284人
其它
時區 UTC+8北京時間
電話區號 +86 (0)21
第二次設立的吳淞區的區人民委員會機關駐地

吳淞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已撤銷的一個市轄區。簡稱「」。位於上海市北部。北接長江口,東臨黃浦江,南至何楊鐵路支線及長江路、長江西路南側,西緣南段沿共和新路薀藻浜、泰和路、泗塘河,北段包括月浦鎮、盛橋鎮外圍以及沿寶鋼圍廠河、薀川路一線。分別與楊浦區寶山縣接壤,西至薀川路、北泗塘與寶山縣交界,北至長江口南岸。面積54.45平方公里。人口22.03萬人(1988年)。區人民政府駐泰和路245號。1988年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和寶山縣同時撤銷,合建寶山區

建制沿革

第一次設立

清道光三年(1823年),從寶山縣城廠劃出為胡巷廠,也稱吳淞廠。宣統二年(1910年),改為吳淞鄉。

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劃歸上海特別市,首次建為吳淞區[7][8]區境東至黃浦江,西至李家浜,南至段浦,北至曹家木橋。面積16.75平方公里[3]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以薀藻浜為界,區境分別劃入上海特別市市中心區和寶山區。抗戰勝利後,按戰前建制恢復為第二十三區:吳淞區[7]南緣仍以薀藻浜為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南緣延伸至薀藻浜以南的張華浜、管家、朱家宅、麥家宅、大金穆宅以北一線,面積增為25.54平方公里。[3]

1956年1月,吳淞區和大場區、江灣區合併為北郊區,吳淞區建制撤銷。1958年8月,北郊區併入寶山縣,區境復為寶山縣的一部分[7]

第二次設立

1960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9],重新建立吳淞區,地跨浦東、浦西。[7]浦西部分包括吳淞鎮、淞南、殷行、張廟等地區,以及場中路、江楊南路、何家灣、泰和路西一帶的市屬工廠。浦東部分包括高橋中興鎮、周家渡等地區。[3]1960年11月,從浦東縣劃入上海煉油廠、上海石油採購供應站、上煉新村等地區;周家渡地區併入南市區。1964年5月,再次撤銷吳淞區,轄區浦西部分併入楊浦區,[7]浦東部分的高橋中興鎮地區併入川沙縣[3]

第三次設立

1978年12月,設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寶鋼地區辦事處,作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的派出機關,屬縣級,行使市轄區政權的某些職能。轄有與寶鋼建設有關的盛橋、月浦等居民點。1979年11月,又將楊浦區的吳淞地區(包括吳淞、泗塘兩街道)劃入寶鋼地區辦事處。管轄範圍約25平方公里。[6]

1980年10月31日,國務院同意在寶鋼地區辦事處基礎上,再次成立吳淞區[7]。1981年3月,經市政府劃定的行政區劃範圍為:包括寶山鋼鐵總廠生產、生活區;盛橋、月浦等居民點;吳淞鎮、泗塘兩街道;再劃入原寶山縣城廂鎮和淞南、吳淞、廟行、月浦、盛橋5個公社的22個大隊、112個生產隊[3]

1984年5月,重建殷行街道辦事處(籌)(下轄工農、閘殷兩個居委會[3][10]),復歸吳淞區。[11]1984年9月,殷行街道辦事處(籌)劃歸楊浦區[10][12]又將石洞口發電廠的廠區(東至長江江堤,南界吳淞,西至老薀川路、北至長江內堤[6])及附近地區劃歸吳淞區,共劃入寶山縣盛橋鄉新豐、新江、盛豐3個大隊19個生產隊屬地,面積2.7平方公里[3]

1985年10月,又從寶山縣劃人吳淞鄉泗塘村及盛橋鄉友誼村的一部分,面積1.85平方公里。全區面積擴至52.78平方公里,1986年以後又延伸石洞口第二電廠地區,面積增至54.45平方公里[3]。1988年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吳淞區、寶山縣,合併建立寶山區[6]

行政區劃

至吳淞區撤銷時,共轄5個街道[13]

友好市區縣

參考文獻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上海市》分卷.第309頁
  2. ^ 2.0 2.1 2.2 2.3 《上海通志》>>第一卷 建置沿革>>第三章 区县、松江府概况>>第三节 1988年后撤销的区县概况.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二、建置>>境域变迁.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4. ^ 4.0 4.1 《上海地名志》>>第二篇 政区地名>>第一章 市、区、县>>第二节 区、县.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5. ^ 5.0 5.1 《吴淞区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6. ^ 6.0 6.1 6.2 6.3 《上海民政志》>>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第二节 解放后区划管理.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7. ^ 7.0 7.1 7.2 7.3 7.4 7.5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二、建置>>建置沿革.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9). 
  8. ^ 《宝山县志》>>卷一 建置志>>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清代.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9. ^ 《上海通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10. ^ 10.0 10.1 《杨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置>>第二章 建置>>第三节 境域变迁.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11. ^ 《杨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置>>第三章 街道镇乡>>第十三节 殷行街道.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12. ^ 《杨浦区志》第一编 地理建置>>第二章 建置>>第四节 行政区划.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13. ^ 吴淞区行政区划. 上海市地方志·吳淞區志. [2019-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吳淞區志 - 上海市地方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