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英語:Classical economics),又譯為古典派經濟學凱因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由亞當·史密斯在1776年開創,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史密斯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同時亞當·史密斯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

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成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成長的原因。

參見

參考文獻

書目

  • 黃金茂:《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五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