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

北韓的拖拉機公車

開發中國家(也稱作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英語:developing country),指經濟社會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相對。但現今隨著經濟發展,已有部分的開發中國家轉變成已開發國家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另外相反的是也有部份的開發中國家反而因生活水準退步而滑入最低度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的一般特徵

開發中國家的外部不均衡

  1. 外貿的不均衡結構
  2. 缺乏外匯
  3. 起伏波動的出口所得
  4. 債務問題
  5. 經濟依賴性

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世界分布圖按類型(根據2017年數據,發布於2018年)世界分佈圖[1]
  極高
 
 
 
  未有資料

作為了解人類發展、經濟發展以及福祉的工具,人類發展指數 (HDI) 比較了不同國家和時間的不同經濟發展水準, 用以衡量一個國家開發程度。開發中國家是指工業基礎不已開發、人類發展指數相對於其他國家較低的國家 [2]

開發中國家列表

圖中藍色部分代表已開發國家,紅色代表未開發國家,橙色代表其餘的開發中國家。(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的分類)

下面所列的開發中國家絕大多數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定的開發中經濟體。

在IMF2017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193個經濟體(其中香港台灣澳門波多黎各不是IMF會員)的數據共同組成了《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庫,它們被IMF分類為39個已開發經濟體和154個開發中經濟體[3]。目前有5個聯合國會員國(安道爾古巴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北韓)並非IMF會員國,其中的古巴和北韓也被普遍視為開發中國家。因此下面共列有156個開發中國家。

主要開發中國家

其他開發中國家

非IMF會員被視為開發中國家

已經脫離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開發經濟體(2016年)[4]

下列經濟體過去被認為屬於開發中或者沒有數據,但是後來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為已開發經濟體(括號內是該經濟體被認定為已開發的時間)。這些經濟體包含了亞洲四小龍和數個新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及地區。

注釋

  1. ^ 1.0 1.1 1.2 1.3 被認定為已開發經濟體之前沒有數據。

參考文獻

  1. ^ 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 (PDF).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198–201頁.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27) (英語). 
  2. ^ Luo et al (2022)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research: a bibliometrics approach, Safety Science, 145, 10551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75352100362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7, pp. 218-225.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3). 
  4. ^ 4.0 4.1 4.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6, p.148 (PDF). IMF. [2016-04-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21). 
  5. ^ 5.0 5.1 5.2 5.3 5.4 IMF Advanced Economies List.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 p.134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0-08-18). 
  6. ^ 6.0 6.1 6.2 6.3 6.4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 p.131 (PDF). IMF.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0-08-18). Note that the group of advanced economies, previously labeled industrial countries, includes Israel and four newly industrialized Asian economies, which all were added to the industrial country group in the May 1997 issu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7.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1, p.157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1-09-13). 
  8.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7, p.204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1-05). 
  9.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8, p.236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5-16). 
  10. ^ 10.0 10.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9, p.184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1-14). 
  11.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1, p.172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5-06). 
  12.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2, p.180 (PDF). [2013-03-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20). 
  13.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4, p.160 (PDF). IMF.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4-08). 
  14.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5, p.150 (PDF). IMF.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4-13).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