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
開發中國家(也稱作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英語:developing country),指經濟、社會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相對。但現今隨著經濟發展,已有部分的開發中國家轉變成已開發國家(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另外相反的是也有部份的開發中國家反而因生活水準退步而滑入最低度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的一般特徵
開發中國家的外部不均衡
人類發展指數
作為了解人類發展、經濟發展以及福祉的工具,人類發展指數 (HDI) 比較了不同國家和時間的不同經濟發展水準, 用以衡量一個國家開發程度。開發中國家是指工業基礎不已開發、人類發展指數相對於其他國家較低的國家 [2]
開發中國家列表
下面所列的開發中國家絕大多數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定的開發中經濟體。
在IMF2017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193個經濟體(其中香港、台灣、澳門、波多黎各不是IMF會員)的數據共同組成了《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庫,它們被IMF分類為39個已開發經濟體和154個開發中經濟體[3]。目前有5個聯合國會員國(安道爾、古巴、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和北韓)並非IMF會員國,其中的古巴和北韓也被普遍視為開發中國家。因此下面共列有156個開發中國家。
主要開發中國家
其他開發中國家
- 阿爾巴尼亞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阿根廷
- 亞美尼亞
- 阿魯巴
- 亞塞拜然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南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 波札那
- 巴西
- 汶萊
- 保加利亞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柬埔寨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剛果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象牙海岸
- 克羅埃西亞
- 吉布地
- 多米尼克
- 多明尼加
- 厄瓜多
- 埃及
- 薩爾瓦多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史瓦帝尼
- 衣索比亞
- 斐濟
- 加彭
- 甘比亞
- 喬治亞
- 迦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海地
- 宏都拉斯
- 匈牙利
- 印尼
- 伊朗
- 伊拉克
- 牙買加
- 約旦
- 哈薩克
- 肯亞
- 吉里巴斯
- 科索沃
- 科威特
- 吉爾吉斯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利
- 馬紹爾群島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墨西哥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摩爾多瓦
- 蒙古
- 蒙特內哥羅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諾魯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北馬其頓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帛琉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巴拉圭
- 秘魯
- 菲律賓
- 波蘭
- 卡達
- 羅馬尼亞
- 俄羅斯
- 盧安達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 聖多美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爾維亞
- 塞席爾
- 獅子山
- 索羅門群島
- 索馬利亞
- 南非
- 南蘇丹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敘利亞
- 塔吉克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 多哥
- 東加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耳其
- 土庫曼
- 吐瓦魯
- 烏干達
- 烏克蘭
- 烏拉圭
- 烏茲別克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 非IMF會員被視為開發中國家
已經脫離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體
下列經濟體過去被認為屬於開發中或者沒有數據,但是後來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為已開發經濟體(括號內是該經濟體被認定為已開發的時間)。這些經濟體包含了亞洲四小龍和數個新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及地區。
- 希臘(1989年)
- 葡萄牙(1989年)
- 香港(1997年)[5][6]
- 新加坡(1997年)[5][6]
- 南韓(1997年)[5][6]
- 中華民國(1997年)[5][6]
- 以色列(1997年)[5][6]
- 賽普勒斯(2001年)[7]
- 斯洛維尼亞(2007年)[8]
- 馬爾他(2008年)[9]
- 捷克(2009年)[10]
- 斯洛伐克(2009年)[10]
- 愛沙尼亞(2011年)[11]
- 聖馬利諾(2012年)[12][註 1]
- 拉脫維亞(2014年)[13]
- 立陶宛(2015年)[14]
- 澳門(2016年)[4][註 1]
- 波多黎各(2016年)[4][註 1]
- 安道爾(2021年)[註 1]
注釋
參考文獻
- ^ 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 (PDF).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198–201頁.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27) (英語).
- ^ Luo et al (2022)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research: a bibliometrics approach, Safety Science, 145, 10551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7535210036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7, pp. 218-225.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3).
- ^ 4.0 4.1 4.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6, p.148 (PDF). IMF. [2016-04-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21).
- ^ 5.0 5.1 5.2 5.3 5.4 IMF Advanced Economies List.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 p.134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0-08-18).
-
^ 6.0 6.1 6.2 6.3 6.4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 p.131 (PDF). IMF.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0-08-18).
Note that the group of advanced economies, previously labeled industrial countries, includes Israel and four newly industrialized Asian economies, which all were added to the industrial country group in the May 1997 issu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1, p.157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1-09-13).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7, p.204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1-05).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8, p.236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5-16).
- ^ 10.0 10.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9, p.184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1-14).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1, p.172 (PDF).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5-06).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2, p.180 (PDF). [2013-03-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20).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4, p.160 (PDF). IMF.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4-08).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5, p.150 (PDF). IMF.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