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 | |||
---|---|---|---|
Xiamen University | |||
![]() 廈門大學校徽 | |||
校訓 |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 ||
創辦時間 | ![]() | ||
學校標識碼 | 4135010384 | ||
學校類型 | 私立(1921年至1937年) 公立(1937年至今) | ||
黨委書記 | 張榮 | ||
校長 | 張宗益 | ||
職工人數 | 2,431人 | ||
學生人數 | 38,211人 | ||
校址 | ![]() 校本部(又稱為思明校區):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 24°25′48″N 118°05′24″E / 24.43000°N 118.09000°E 海韻校區(思明校區的一部分):廈門市思明區曾厝垵西路 ![]() 馬來西亞分校:雪邦縣沙叻丁宜 2°49′58″N 101°42′10″E / 2.8329°N 101.7029°E | ||
校區 | 市區(本部、海韻校區) 城鄉(漳州校區、翔安校區) 海外(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 | ||
總面積 | 7,868畝(524.5公頃) | ||
代表色 | 藍 白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電話號碼 | +86 (0)592 2181579 | ||
網站 | http://www.xmu.edu.cn/ | ||
![]() ![]() | |||
|
廈門大學(閩南語: Ē-mn̂g Toā-o̍h,英語:Xiamen University(建校初期为Amoy University),縮寫:XMU),簡稱廈大(閩南語: Hā-tāi),1921年4月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初名私立廈門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1937年7月,廈門大學由私立改為國立,更名國立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廈門大學主校區依山傍海,有著「中國最美大學」的美譽。[1]
歷史
私立時期


1921年由著名華僑陳嘉庚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1921年4月6日,私立廈門大學假集美學校舉行開學儀式,中國第一所由海外華僑創辦的大學宣告成立。初創時,學校設有師範、商學兩部,師範部下分文、理兩科,學制預科兩年、本科四年。考慮到福建中學畢業生水準較低,經徵得陳嘉庚同意,全數先招預科生,計商學部40名、理科40名,共120名。課程設置根據師資條件,第一學期先設文法、作文、讀文、文字學、英語會話、英文作文、英文文法、英文讀法、法文、日文、倫理學、論理學、經濟學、歷史、代數、三角、化學等十七門課。廈大剛成立時教職員不上二十人,學生實到人數僅九十八人。
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自1921年秋季起,師範學部改為教育學部,並增設文、理兩學部,全校共設文、理、商、教育四個學部。1922年2月,私立廈門大學董事會正式成立,陳嘉庚為永久董事,陳敬賢(陳嘉庚胞弟)為董事,林文慶為當然董事。
1922年7月,學校增設工學、新聞兩學部,同時在廈門、福州、上海、北京、廣州、新加坡、馬尼拉等七處招收新生152人,其中女生2人,是為廈大男女同校之始。
1923年冬,因廈門大學教師教學質量不好,學生要求教學改革,學校當局處理不當,毆打侮辱學生,又庇護毆傷學生的肇事者,並無故開除多位學生及教授。此事件激起師生憤怒,導致罷課學潮。1924年6月,廈門大學三百多師生因學潮離校遷上海,成立了「大廈大學籌備處」。「大廈」即「廈大」之顛倒,後來取「光大華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學。1951年,大廈大學與光華大學合併,改制為今天的華東師範大學。
學校在林文慶校長的主持下,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為校訓,致力於行政與學科建設,為進一步消除第一次學潮的影響,研究解決學校的發展問題,學校當局重金禮聘知名教授學者,規定:教授月薪最高可達400元,講師200元,助教可達150元。一時群賢畢至、名流雲集。林語堂於1926年5月到廈大,9月就任廈大文科主任,繼而,林請來了魯迅、 《北京晨報》副刊主編孫伏園、研究中國古史權威學者顧頡剛、中西交通史權威學者張星烺、國學大師沈兼士、羅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廈門大學一時朝氣蓬勃,頗有北大南遷之景象。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1930年2月,廈門大學遵照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將「科」改為「學院」,將「預設」改為「附設高級中學」,並重新修訂《組織大綱》,調整院系設置。至1930年6月,全校共設5學院、21學系。
國立時期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更名為國立廈門大學。
1937年7月6日,著名電機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隨後抗日戰爭爆發,新任校長薩本棟帶領師生遷往鼓浪嶼,後又內遷往閩西山城長汀。次年1月17日,學校在長汀複課,時在校生數僅為198人。
在長汀辦學的八年中,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但成就巨大。學校延聘許多優秀學者,在校生達到了1044人,學系從9個發展到15個。廈大學生一方面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組織成立「國立廈門大學學生救國服務團」等團體;另一方面勤勉學習,發奮攻讀,務期求得真正學問。
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蟬聯冠軍。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譽為「南方之強」。
1944年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雷立克,美國地質地理學家葛德石,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李約瑟博士等先後來校考察和學術訪問,稱讚「廈門大學為加爾各答以東最好的大學」。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稱之為「東南最高學府」、「國內最完備大學之一」。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長發表《25周年校慶致校友書》,提出「兼容並包」及「學術思想自由」的辦學主張,表明廈大的辦學已具有開放性的特徵。而後陸續增設海洋學系與國際貿易系,並於1948年7月將將機電工程學系分為機械、電機2個系,理學院也因之分設理學院和工學院。由此,全校擴展到5個學院18個學系,學校形成了學科比較齊全,具有文、理、工的綜合性大學。
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廈門,中國人民解放軍廈門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中共廈門大學支部委員會。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廈門大學被定位為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其中工學院航空系併入組建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院電機、土木、機械系各一部分併入浙江大學;電機、機械系大部併入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土木、建築系大部併入同濟大學;水利專業併入組建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理學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組併入山東大學;航務專科併入組建大連海運學院(今大連海事大學);農學院併入組建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俄語專業併入南京大學。1953年,商學院企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教育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1957年,參與創建內蒙古大學。1959年,海洋系剩餘全部併入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1960年,化學系、物理系大批骨幹教師,電子物理組技術物理一組、電子物理組及其電子管試製車間,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全部併入組建福州大學。
1962年廈門大學被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軍管組等四單位通知,將廈大下放福建省管理。1978年2月恢復為教育部部屬全國重點大學。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次年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
2013年1月25日,馬來西亞高教部向中國廈門大學遞交在馬開設分校正式邀請書。2014年7月3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吉隆坡奠基[2]。2016年2月22日,馬來西亞校區正式開學。
校園環境


廈門大學校園包括校本部、漳州校區(與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共同使用)、海韻校區和翔安校區以及馬來西亞分校。
本部位於廈門島南端,依山傍海,和漳州校區隔海相望,占地2600多畝,校園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南洋風格的建築,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徵,現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校園呈狹長形,順著海岸線延綿數公里,途經校園的巴士車站依次是廈大站,廈大西村站,廈大醫院站,廈大白城站,胡里山炮台站,廈大藝術學院站(原名仕站),珍珠灣站以及廈大學生公寓站,一共8站。校園內地形複雜,植被茂盛,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
海韻校區是校本部的一部分,位於廈門島南端珍珠灣附近,緊鄰廈門軟體園。軟體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數學科學學院位於該園區內。園區內有教學樓一棟,行政辦公樓一棟,實驗樓一棟和科研樓兩棟。自現有建築往學生公寓方向的區域,為海韻園區二期。由於拆遷工作複雜,目前的建設處於半停頓狀態。未來完工之後,整個園區將通過海濱東區與校本部相連。
漳州校區位於漳州龍海的招商局漳州開發區內,占地2568畝,與本部一海之隔,相距僅3.5海里,其建築風格與本部一脈相承,整體規劃更加科學合理。2012年7月,因學校發展需要,漳州校區大部分場地、宿舍及其教學樓交由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使用。2020年9月,新設立的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入駐漳州校區,國際學院部分回遷到漳州校區。目前校區有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國際學院、古雷石化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及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漳州校區作為廈門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建設為高水平國際合作與交流高地、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高地、高質量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高地、高素質人才集聚高地[3]。
翔安校區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北依香山山脈、南臨翔安南路,占地面積3645畝,距思明校區34公里。以發展醫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等應用科學為主,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2012年9月第一批師生入駐翔安校區,到2021年建校百年之際,基本完成翔安校區建設任務。翔安校區建設是廈門大學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部署,校區將成為新興、應用學科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基地,成為支撐全球孔子學院發展的重要基地。對於服務國家、福建和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具有重大意義[4]。
校舍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60多萬冊(含電子圖書150多萬冊),固定資產總值25億元,儀器設備總值9億元。校園高速信息網絡建設的規模、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成為CERNET2的主節點之一。
上弦場
上弦場是位於廈門大學校本部南部的一個體育場。
上弦場建於1954年,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建造。其北側的建南樓群也於同期建造。建造完工後的上弦場面積為32200平方米(包括看台),可以容納觀眾2萬人,造價12萬元。[5] 上弦場依地勢而建,利用運動場與北側建於山崗上的建安樓群的高度差,將山坡剝砌成25級看台。由於運動場與看台均為半月形,虞愚教授受陳嘉庚之請命名時,予名「上弦場」,並題寫「上弦場」三字石刻於此。[5]
上弦場位於山腳,建南樓群立於山崗,面朝大海,在樓群上可以俯瞰上弦場和大海。廈門大學內的足球賽經常在上弦場舉行。上弦場是廈門大學內的著名景點之一。
2006年,廈門大學對上弦場進行了改造。改造之後,上弦場總面積約36000平方米,內有400米塑膠田徑場,五人制塑膠足球場三個和一些運動器械。[6]
歷任校長

序號 | 校長姓名 | 就任 | 卸任 |
---|---|---|---|
1 | 鄧萃英 | 1920年12月 | 1921年5月 |
2 | 林文慶 | 1921年6月 | 1937年7月 |
3 | 薩本棟 | 1937年7月 | 1945年8月 |
4 | 汪德耀 | 1945年9月 | 1949年10月 |
5 | 王亞南 | 1950年5月 | 1969年11月 |
6 | 曾鳴 | 1978年4月 | 1982年2月 |
7 | 田昭武 | 1982年2月 | 1989年9月 |
8 | 林祖賡 | 1990年7月 | 1999年4月 |
9 | 陳傳鴻 | 1999年4月 | 2003年5月 |
10 | 朱崇實 | 2003年5月 | 2017年7月 |
11 | 張榮 | 2017年7月 | 2022年4月 |
12 | 張宗益 | 2022年4月 |


學術
院系與師資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9個學院和15個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管理科學、藝術科學、醫學科學等學科門類在內的完備學科體系。學校現有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擁有32個博士後流動站;3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交叉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學科授權類別,28個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授權類別。2017年,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5個學科入選國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8%(下同),擁有博士學位的2289人,占84.5%。學校共有兩院院士22人(含雙聘院士9人),文科資深教授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18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簡稱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次,「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學者1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4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3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1人;國家創新研究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7]。
研究
學校設有2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牽頭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研究院1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福建省內僅有的兩個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近五年,學校自然科學科研實力大幅提升,在《科學》《自然》《細胞》及其子刊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10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3人獲「全國創新爭先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3項成果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學校人文社會學科研究實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1項,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8項;16項成果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廈門大學在台灣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經濟研究、會計研究、南海研究等領域已經形成自身特色,實力居國內高校前列[8]。
排名聲譽
大學 排名 | |
---|---|
廈門大學 | |
全球排名 | |
《泰晤士》世界排名[9] | 401–500名(2022) |
《QS》世界排名[10] | 407名(2022) |
《US NEWS》世界排名[11] | 278名(2022) |
《ARWU》世界排名[12] | 201–300名(2021) |
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廈門大學位列世界第407名。2021年QS亞洲大學排名將廈門大學排在亞洲第68名。[13]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廈門大學位於世界第401-500名之間。[14]在Nature Index世界研究機構排名中,廈門大學2020年位列第54名。[15]
文化傳統
校訓

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定為校訓。「自強不息」指自覺地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永不懈怠。最早見於《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絕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嘉庚先生選定的校訓體現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
校徽
校徽圖案是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確定和沿用的。
其特定的內涵,簡要說明如下:
- 外圓圈內上方為繁體字「廈門大學」,下方是拉丁文的「廈門大學」; Amoie 即為閩南話的廈門。
- 內圓圈內的三顆五角星圖案代表中國舊哲學中的三才,即所稱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類的三大原素;
- 內圓圈的城及城門的圖案為廈門之表記(大廈之門),並指學府門戶大開;
- 內圓圈的「止於至善」四字為本大學進行之目標,也就是陳嘉庚先生當年確立的廈門大學校訓。
校歌
廈門大學校歌由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作曲,學者、著作家鄭貞文作詞。
校慶
廈門大學的校慶日是每年的4月6日,是日全校停課半天[16]。
廈門大學在其發展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跡,廈大的發展凝聚了海內外校友的心血,這在國內高教界是眾所周知。廈大的早期建築多是陳嘉庚、李光前等愛國華僑捐資興建的。這種善舉在廈大形成一種風尚。2001年,由愛國華僑和廈大校友捐資興建的嘉庚樓群及嘉庚廣場落成。目前在廈大有12種獎學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慶,各地校友會均集會慶祝。2021年4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信祝賀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17][18]。
知名校友
參考文獻
- ^ 10 Most Beautiful Universities in China. [2022-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吉隆坡奠基. 中國新聞網. 2014年7月3日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中文(簡體)).
- ^ 漳州校区介绍. zzxq.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翔安校区介绍. xaxq.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2).
- ^ 5.0 5.1 廈大校史資料·第八輯:廈大建築概述(1921-1990)
- ^ 我校上弦场改造工程竣工. news.xmu.edu.cn.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 ^ 学校简介. www.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学校简介. www.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2018-08-15].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Xiamen University. Top Universities. 2015-07-16 [201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 ^ Xiamen University.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美國英語).
- ^ 存档副本. [2021-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 ^ 關於校慶停課半天的通知[永久失效連結][永久失效連結]
- ^ 习近平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2).
- ^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外部連結
參見
|
|
|
|
|
|
|
|
|
|
|
|
|
|
#
- 1952年上海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 1952年南京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 2005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
- 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
- 2017-18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转会列表
- 2018年4月中國大陸
- 2018年中国大陆
-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
- 2019年CBA选秀
- 2020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 2020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 2020年CBA选秀
- 2020年航天活動列表
- 2021年11月江浙沪2019冠状病毒病聚集性疫情
- 2021年4月中国大陆
- 2021年CBA选秀
- 2021年仙游县2019冠状病毒病聚集性疫情
- 2021年航天活动列表
- 2022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 DelNS1-2019-nCoV-RBD-OPT
- TED大会
- “台独”顽固分子
- 一起来看流星雨
- 丁履德
- 七洲列岛
- 七洲洋
- 万惠霖
- 三个可以谈
- 三级甲等医院
- 两岸领导人会面
- 严楚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大学列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留学生特权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不端问题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 中国北方与南方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
- 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 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 中国经济学年会
-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中国-尼日利亚关系
-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 中央巡视组
- 中央航空機械學校校友列表
- 中央部属高校
- 中山大学校友列表
- 中新奖学金项目
- 中沙群島
- 中秋博饼
- 中缅南段未定界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子三惨案
- 于欢故意伤害案
- 于英川
- 人民日报相关争议
- 今何在
- 伍斯特理工学院
- 伍献文
- 休伯特·吉勞特
- 何国忠
- 何少川
- 何畏 (1900年)
- 何立峰
- 余绪缨
- 俞可平
- 修刚
- 倪英达
- 傅瑾
- 傅衣凌
- 傅谨
- 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
- 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 八卦楼
- 八校聯盟
- 关西大学
- 冀南银行
- 冯仁强
- 冯士筰
- 冯淑萍
- 凌云 (1964年)
- 刘伟 (1961年)
- 刘再复
- 刘军川
- 刘奇凡
- 刘文 (微生物学家)
- 刘昆 (1956年)
- 刘树杞
- 刘正刚
- 刘淘
- 刘玉廷
- 刘祖国
- 刘鲤生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
- 北村
- 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千家驹
- 南溪书院
- 卢嘉锡
- 卢炬甫
- 厦港街道
- 厦门公交1路
- 厦门大学博士生杨彦龙论文抄袭事件
- 厦门大学历任校长列表
- 厦门大学图书馆
- 厦门大学天文学系
- 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
- 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
- 史秉锐
- 叶世满
- 叶文澜
- 同安区
- 同安縣
- 同桌的你 (电影)
- 吕志伟
- 吴亮平
- 吴岩 (1965年)
- 吴幼坚
- 吴建平 (语言学家)
- 吴新涛
- 吴玮 (化学家)
- 周厚复
- 周子亚
- 周学章
- 周时昌
- 周晓强
- 周继军
- 周运中
- 周长楫
- 哲學系
- 唐仲璋
- 唐崇惕
- 嚴歌苓
- 国家海洋局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 國立中山大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土木堡之变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 夏兴华
- 夏宁邵
- 夏濤聲
- 大古城魁阁
- 大学校训列表
- 天才知道
- 女生节
- 姚彦 (1938年)
- 姜成康
- 孔慶東辱罵港人事件
- 孙世刚
- 季欧
- 学术腐败
- 孫亞夫 (1952年)
- 宁郡中学堂
- 安徽师范大学校友列表
- 富勒烯
- 寧王之亂
-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 寿宁县
- 少君
- 尹泽勇
- 尼日利亚华人酋长列表
- 崔真吾
- 席振峰
- 平潭海峡大桥
- 庄启谦
- 应星
- 廈門戰鬥 (抗日戰爭)
- 廖明宏
- 张书旂
- 张乾二
- 张亦春
- 张友明
- 张启先
- 张国捷
- 张国旺
- 张存浩
- 张彦 (1969年)
- 张玉麟
- 张皓
- 张福基 (1936年)
- 张荣 (1964年)
- 张通 (1956年)
- 张金良
- 张锦 (有机化学家)
- 张高丽
- 张鸿铭
- 張彥
- 張榮
- 張銘清
- 强基计划
- 徐一帆
- 徐秉铮
- 徐錫藩
- 徐铸成
- 德乌斯托大学
- 戴仲川
- 拾年山遗址
- 支那
- 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政治學系
- 文莱达鲁萨兰大学
- 新加坡南侨中学
-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 新文龙中华中学
- 新概念作文大赛
- 於其一事件
- 施蛰存
- 无诸
- 日本青螺屬
- 明治大学
- 易中天
- 易先
- 易班
- 晏公
- 曾厝垵飞机场
- 曾呈奎
- 曾融生
- 最优秀教授党员
- 朱之文
- 朱之文 (1958年)
- 朱明 (1949年)
- 朱福惠
- 朱谦之
- 李伯重
- 李何
- 李光前 (慈善家)
- 李天葆
- 李如龙
- 李川
- 李建宏
- 李彦锋 (歌手)
- 李成瑞
- 李文亮
- 李欲晞
- 李沃士
- 李法西
- 李登辉 (教育家)
- 李礼辉
- 李连宁
- 杜氏藻屬
- 杨东莼
- 杨增明
- 杨振斌
- 杨斌 (学者)
- 杨武之
- 杨波 (体操运动员)
- 杨雪冬
- 林伯强
- 林可勝
- 林和星
- 林国赓 (海军)
- 林圣彩
- 林士谔
- 林天乙
- 林宗利
- 林尚安
- 林庚
- 林惠祥
- 林甘泉
- 林砺儒
- 林绍文
- 林绍洲
- 林群
- 林翔云
- 林蕙青
- 林藜光
- 林鸿庆
- 林鹏 (生态学家)
- 柯召
- 标本唐家
- 梁敬魁
- 梁钊韬
- 欧元怀
- 欧阳昌琼
-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 水产新品种
- 水北镇 (新余市)
- 汉文学史纲要
- 江尔雄
- 江苏人
- 江苏省如皋中学
- 汪德昭
- 汪德熙
- 汪慕恒
- 汪松
- 沈亮 (1962年)
- 沈月毛
- 法律经济学
- 法政大學 (日本)
- 洪伯潜
- 洪华生
- 洪慧民
- 洪深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 清华大学院系
- 湘潭大学
- 滨海街道 (厦门市)
- 漆多俊
- 漆姓
- 演武大桥
- 潘维廉
- 灯火里的中国
- 焦念志
- 爱丁堡大学
- 爱丁堡大学校友
- 王伯群
- 王元超 (法学家)
- 王占成
- 王又民
- 王在希
- 王媚
- 王宗和
- 王宪榕
- 王建明 (1962年12月)
- 王振
- 王挺革
- 王毓祥
- 王江 (1963年)
- 王洛林
- 王胜明
- 王莉霞
- 王道树
- 王顺镇
- 环岛路 (厦门)
-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 田中群
- 田佳良事件
- 直播吧
- 省部级副职
- 示范性软件学院
- 社山头遗址
- 福建协和大学
-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 福建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 福建省高等学校列表
-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 秉志
- 穆家善
- 竹內實
-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第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 管长墉
- 经济法
- 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
- 罗雄才
- 肖培根
- 胡刚复
- 胡培兆
- 自主招生
- 臺灣學
- 臺灣話
- 臺灣辯論賽事列表
- 臺灣革命史
- 艾兴 (机械工程专家)
- 苏东水
- 范丽青
- 草嬰
- 莊棣華
- 萌芽 (杂志)
- 萨师煊
- 萨都剌
- 葉長青
- 葛家澍
- 董文標
- 蔡丕杰
- 蔡启瑞
- 蔡望怀
- 蔡铁根
- 薛蕃康
- 薩孟武
- 薩本棟
- 蘇增添
- 虞华年
- 衡水中学
- 袁东星
- 袁子健
- 裴金佳
- 西三一大学
- 詹道德
- 计算机辅助望闻问切诊疗系统
- 许元泽
- 许南吉
- 许又声
- 许志猛
- 许涤新
- 许甘露
- 许绍燮
- 谢希德
- 谢毅 (化学家)
- 谢泳
- 谢玉铭
- 谷霁光
- 赖万才
- 赖军
- 赵沨
- 赵玉芬
- 超能理工派
- 連戰
- 逸夫樓
- 邓从豪
- 邓力平
- 邱晓华
- 邹文海
- 郑兰荪
- 郑南峰
- 郑学檬
- 郑小瑛
- 郑栅洁
- 郑重 (1911年)
- 郭大力
- 郭虚中
- 鄭烈
- 鄭鴻溪
- 释妙舟
- 重庆大学
- 金佛庄
- 金光鴻
- 金定鸭
- 金庸学
- 鋼蛋
- 钟屿晨事件
- 钱令希计算力学奖
- 钱伟长
- 钱伯海
- 钱崇澍
- 長庚大學
- 长汀县文庙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列表
-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列表
- 閆冰竹
- 閩南語文法
- 闵桂荣
- 闽南传统建筑
- 阙端麟
- 阜阳师范大学校友列表
- 阮丹宁
- 陆勤毅
- 陈伦 (1953年)
- 陈伯吹
- 陈冬 (官员)
- 陈嘉庚纪念堂
- 陈国强 (1931年)
- 陈国猛
- 陈大可
- 陈宜瑜
- 陈家刚
- 陈振明
- 陈文华 (考古学家)
- 陈星弼
- 陈景润
- 陈景磐
- 陈本美
- 陈桦 (官员)
- 陈梧桐
- 陈汉夫
- 陈汝惠
- 陈碧笙
- 陈纯
- 陈越良
- 陳中梅
- 陳榮凱 (政治人物)
- 雁门萨氏
- 雷春美
- 雷经天
- 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
- 非法移民
- 靳磊
- 韩国磐
- 韩家淮
- 韩寒
- 韩振华 (历史学家)
- 韩玉臣
-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香港高等院校預修課程
- 马星野
- 马璧
- 高为峰
-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高默波
- 魏小东
- 魏岚
- 鲁迅纪念馆
- 鲻山遗址
- 鳳凰木
- 黄亲国
- 黄以云
- 黄元雄
- 黄剑雄
- 黄展岳
- 黄本立
- 黄立圻
- 黄美缘
- 龙岩民系
- 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