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府 |
中華民國的府 |
1912年-1913年 |
歷史 | |
|
• 成立 | 1912年 |
• 廢除 | 1913年 |
|
|
今屬於 | 南京市 |
南京府,中華民國初年短暫設置的府,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南京」為行政區名。
歷史
清代南京城為江蘇省江寧府府城,亦是江寧府倚郭縣——上元縣、江寧縣縣城所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江蘇巡撫程德全宣布江蘇獨立,自任江蘇都督。次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定都於南京城。1月9日,江蘇都督莊蘊寬返回蘇州。以江寧民政廳管理南京行政事務[1]。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方潛為南京府首任知事,組織南京府,以取代江寧民政廳[2]。南京府直屬內務部。管轄區域亦僅上元縣、江寧縣兩縣範圍。3月20日,任命南京本地士紳辛漢為第二任南京府知事。4月6日,國務總理唐紹儀率部遷往北京。同日,設南京留守府,以黃興為留守。12月時,南京府知事辛漢辭職未果。1913年1月22日,國務院宣布「南京府二十日起已實行改為縣知事。」1月23日,江寧縣知縣辛漢請辭,以鍾洪聲代理[1]。1927年,又置南京特別市[3]。
參考文獻
參見
| | 先秦 | | | 秦漢 | | | 六朝 | | | 隋唐 | | | 宋元 | | | 明清、太平天國 | | | 中華民國時期 | 省、道 | | | 市 | | | 市轄區 | 1937年時,共有十一個區(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第九區、第十區、第十一區)。 1945年後,增設第十二區、第十三區、第十四區( 八卦洲)、第十五區( 江心洲)。 | | 縣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 註:以今南京市境為準。下劃線標識的行政區劃無實土。 | |
| | | | | | | | | | | | | | | | 光緒三十年末(1905年1月27日)析置江淮省,三十一年初(1905年4月21日)並回江蘇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行政督察區 | | | 第三行政督察區 | | | 第四行政督察區 | | | 第五行政督察區 | | | 第六行政督察區 | | | 第七行政督察區 | | | 第八行政督察區 | | | 第九行政督察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