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迪士尼公司

華特迪士尼公司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其他名稱 迪士尼公司、迪士尼
曾用名
  • 迪士尼兄弟卡通製片廠
    (1923年至1926年)
  • 華特迪士尼製片廠
    (1926年至1929年)
  • 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
    (1929年至1986年)
公司類型 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 NYSEDIS
道瓊指數成分股
標普100指數成分股
標普500指數成分股
ISIN US2546871060在維基數據編輯
成立 1923年10月16日[1]
創辦人
代表人物
總部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
南博偉大街500號
業務範圍 全球
產業 傳媒業娛樂業
產品 有線電視出版電影音樂電子遊戲主題公園無線電視廣播電台入口網站
服務 著作權管理
營業額 551.37億美元(2017年)[2]
稅前盈餘 147.75億美元(2017年)[2]
稅後盈餘 89.80億美元(2017年)[2]
資產 957.89億美元(2017年)[2]
資產淨值 450.04億美元(2017年)[2]
所有權者 領航投資, 默多克家族, 美國道富環球, 貝萊德, 勞倫·鮑威爾, 資本集團[*], 州立農業保險公司[*], 北方信託銀行, 富達投資, 普信集團
員工人數 201,000人[3](2019年)
主要部門
網站 thewaltdisneycompany.com

華特迪士尼公司(英語:The Walt Disney Company)通稱「迪士尼公司」或「迪士尼Disney)」,是美國一家多元化跨國媒體集團,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迪士尼的所有事業體是以最初由華特·迪士尼洛伊·迪士尼於1923年10月16日建立的「迪士尼兄弟卡通製片廠」(Disney Brothers Cartoon Studio)為其起始基礎。隨後迪士尼發展成為全美領先的動畫電影製作公司,同時也開始涉足真人影視劇製作及主題公園等行業。迪士尼後續還使用過「華特迪士尼製片廠」(The Walt Disney Studio)、「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Walt Disney Productions)等名字,直到1986年才採用現名。現今華特迪士尼公司已經擴大了其經營範圍,並專注於戲劇、廣播、音樂、出版及網路媒體,主要競爭對手有同樣是好萊塢五大電影巨頭公司AT&T集團的華納媒體康卡斯特所掌控的NBC環球,更是有多名專業律師以保護公司的智慧財產權。

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業務包括:主題樂園、體驗和消費品部媒體和娛樂發行部門,以及三大內容板塊——影業大眾娛樂體育——共同專注於為直接服務消費者平台、影院和有線平台開發製作內容。該公司以其旗下電影公司的作品而知名於世,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是美國當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電影製片公司之一。[5]華特迪士尼公司擁有並運營著美國主流電視網之一的美國廣播公司,還擁有著迪士尼頻道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藝術與娛樂電視網FreeformFX國家地理有線電視網,並在全球擁有其授權的14家主題公園。[6][7]

華特迪士尼公司從1991年5月6日開始成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成分股之一。源自該公司的經典動畫片的卡通形象米奇老鼠一直是該公司的主要標誌和吉祥物。[8]

公司歷史/大事記

美國佛州迪士尼樂園,灰姑娘城堡
上海迪士尼樂園,奇幻童話城堡
迪士尼郵輪

1923-1939

  • 1923年,華特·迪士尼和哥哥洛伊·O·迪士尼在10月16日創辦原始資本額3200美金的「迪士尼兄弟工作室」(Disney Brothers Studio),製作《愛麗絲喜劇系列》。
  • 1926年,更名為「華特·迪士尼工作室」(Walt Disney Studio)。
  • 1927年,《愛麗絲喜劇系列》結束,華特獲得動畫片《奧斯華幸運兔》合約。
  • 1928年,華特失去《奧斯華》劇合約,出品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卡通片汽船威利號》,由米奇老鼠主演。
  • 1929年,第一部《糊塗交響樂》(Silly Symphony):骷髏舞。
  • 1929年,進行企業重組,並更名為「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Walt Disney Productions)。
  • 1930年,布魯托角色首次出現。
  • 1932年,史上第一部三調系統彩色影片的短片《花與樹》發行;首度呈現卡通人物高飛狗
  • 1934年,唐老鴨角色首次出現。
  • 1937年,出品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白雪公主》。

1940-1966

  • 1940年,公司搬遷到加州伯班克(Burbank)至今。
  • 1941年,迪士尼漫畫家罷工,因為當時美國捲入二戰,公司開始為政府製作鼓舞士氣的宣傳片。
  • 1943年,戰時宣傳的動畫《元首的面孔》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 1944年,公司資金短缺,《白雪公主》成功演出劇院版,為公司解決了經濟上的迫在眉梢。從此後將動畫片在劇院重演成為一種新的模式。
  • 1945年,工作室破天荒第一次雇用一名真人演員演出影片,該名演員為James Baskett,在電影《南方之歌》當中演出Uncle Remus。
  • 1949年,工作室開始生產他們第一部全由真人演出的影片,《金銀島》;廣受歡迎的True-Life Adventures系列於此開始。
  • 1954年,工作室成立了「博偉公司」參與電影事業,並開始了《華特迪士尼精選系列(Walt Disney anthology series)》的電視節目。
  • 1955年,位於加州安那翰的全球首座迪士尼樂園建成並開放。
  • 1961年,工作室取得了《小熊維尼》的所有權,此角色持續至今仍能創造高額的獲利,因此博偉發行公司全球分部「博偉國際」成立。
  • 1964年,為籌建華特迪士尼世界,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附近購買土地。
  • 1966年,華特·迪士尼病逝,洛伊·O·迪士尼接掌公司。

1967-1984

  • 1967年,華特迪士尼世界,簽訂法律條約開始建造政府的建築。(請見Reedy Creek Improvement District)
  • 1971年,位於奧蘭多華特迪士尼世界建成開放,開放3個月後洛伊·O·迪士尼病逝。
  • 1977年,洛伊·E·迪士尼,(洛伊·O·迪士尼之子,華特·迪士尼的侄子)因為在位期間作品品質降低而辭去職位。
  • 1978年,工作室將數個小型影片發行權給了美國MCA Discovision發行雷射影碟,以往只能在電視頻道上看卡通的曝光方式,至此看到了更多生意上的可能性。
  • 1979年,唐·布魯斯(Don Bluth)與他的一群夥伴們離開了卡通製作的部門。工作室則發行了第一部的輔導級(PG-rated)影片《黑洞》
    並宣布加入美國電影協會
  • 1980年,湯姆·威爾希特(Tom Wilhite)成為電影部門的主管,傾向將工作室的產品風格製作的更為現代化。家庭錄影帶部門也在這年創立。
  • 1981年,宣布有線電視網路計劃。
  • 1982年,艾波卡特(Epcot)在華特迪士尼世界開幕。
  • 1983年,隨著《華特迪士尼精選系列》停播,迪士尼頻道(Disney Channel)開始在美國有線系統開始運作。同年,湯姆·威爾希特亦辭去了職位。亞洲首座迪士尼樂園東京迪士尼樂園亦於同年在日本千葉縣開幕。
  • 1984年,正金石影片創立。在勉強的逃過了Saul Steinberg的全面收購計畫之後,洛伊·E·迪士尼和他的生意夥伴Stanley Gold當下更換了董事會的陣容,並以Michael Eisner、Jeffrey Katzenberg和Frank Wells來取代。

1985-1999

  • 1985年,開始為電視製作卡通,發行錄影帶版《木偶奇遇記》大獲成功。
  • 1986年,子公司正金石影片發行第一部R級電影。短篇動畫系列亦在同年復活,公司名稱亦於2月6日改為「華特迪士尼公司」。
  • 1989年,迪士尼提議買下吉姆·亨森的Muppets公司,並將其下的操偶師納入迪士尼。同年,迪士尼-米高梅製片廠在華特迪士尼影片開幕。
  • 1990年,吉姆·亨森去世導致購買其持股的計畫擱置,其精選系列的推出再度被取消。
  • 1992年,具有爭議的歐洲迪士尼樂園法國巴黎以東23公里處的巴黎市郊馬恩河谷鎮開幕。
  • 1993年,迪士尼買下「米拉麥克斯影片」。《小熊維尼》的商品銷售首度超越《米奇老鼠》。同年,定期重新上映各戲劇作品的計畫在本年度發行了《白雪公主》之後告終,但是在錄影帶的重新發行計畫卻增加了。
  • 1994年,Frank Wells死於直升機墜毀意外。同年,Jeffrey Katzenberg為了籌畫自己的工作室「夢工廠亅而辭去了工作。
  • 1995年,十月雇用好萊塢超級經理人邁克爾·奧維茨(Michael Ovitz)為執行長。
  • 1996年,公司使用了「Disney Enterprises」這個名稱,並且買下了美國廣播公司與Jumbo Pictures。併購美國廣播公司(ABC)也為迪士尼帶來了ESPN,此時ESPN正是美國廣播公司的子公司。在同年的12月總裁邁克爾·奧維茨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離開了公司。
  • 1997年,精選系列再度重新演出,家庭錄影帶的部門發行了第一部的DVD。Playhouse Disney在5月8日開始在美國有線系統開始運作。
  • 1998年,華特迪士尼世界迪士尼動物王國園區開放。

21世紀

  • 2001年:迪士尼電視頻道的所有權,曾因收費問題而被時代華納有線系統暫時拉下。迪士尼的加州冒險樂園開幕。迪士尼發行了華特·迪士尼珍藏版DVD套裝。
  • 2002年:迪士尼公司與史克威爾公司(現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合作開發首部作品王國之心,至今仍有續作。
  • 2003年:洛伊·E·迪士尼再度辭去卡通部門主管與董事會職位,原因和先前那些已經困擾他二十六年的問題類似。接著導演Stanley Gold跟著他離職。他們成立了拯救迪士尼[1] 以增加大眾對於趕走Michael Eisner的壓力。
  • 2003年:《神鬼奇航》成為迪士尼的第一部評為PG-13的影片。
  • 2004年:
    • 皮克斯的首次談判失敗;迪士尼宣布他們將要把迪士尼動畫片場的作品都改成電腦動畫製作。
    • 宣布關閉佛羅里達電影動畫部[9]
    • 康卡斯特動用六百六十億美元的標價想主動買下華特迪士尼公司(最後在4月份復原),後來發現其主要目標為最賺錢的ESPN運動業務。
    • 購買Muppet傀儡劇團著作權(不包括芝麻街裏面的傀儡布偶角色)。
    • 《沙漠奇兵》是第二部由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的PG-13影片,但是後來改由正金石影片發行。
    • 43%的公司股東對Michael Eisner投不信任票,Eisner的董事長職務被革除(但保留了執行長職務),喬治·米切爾繼任其原先的工作。
  • 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香港開幕。
  • 2006年:
    • 迪士尼以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成為公司的一部分。
    • 《奧斯華》著作權回歸迪士尼公司。
  • 2009年:
  • 2012年:
    • 10月31日迪士尼斥40.5億美元(約315.9億港元)從始創人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手上收購盧卡斯影業,一半以現金支付,交易完成時發行大約4000萬股股票。完成收購後,盧卡斯電影的大股東喬治盧卡斯,將持有2.2%的迪士尼股份。 盧卡斯影業擁有《星際大戰》(Star Wars)等系列的電影及電視作品。
    • 推出wii電玩遊戲《Epic Mickey 2: The Power of Two》。
  • 2013年:
    • 5月6日迪士尼宣佈把《星際大戰》遊戲的開發權給予藝電,期限為10年。
  • 2014年:
    • 3月24日迪士尼斥資5億美元收購在YouTube播放的影片製作網路Maker Studio,若該公司達到一定點擊量,售價則可升至9.5億美元。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8年6月20日迪士尼將收購21世紀福斯資產的價格提高至每股38美元,總價約達713億美元現金加股票。
    • 2018年6月28日華特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斯資產交易,獲得美國反壟斷審批,美國司法部表示,迪士尼同意出售21世紀福斯22個地區體育頻道,以解決司法部對有關交易可能令體育節目漲價的憂慮。
    • 2018年10月4日21世紀福斯以151億美元出售持有的英國天空公司(Sky)39.1%股權給康卡斯特。
  • 2019年:
    • 2019年3月20日,與21世紀福斯併購正式完成,成為華特迪士尼公司子公司。
    • 2019年5月3日,全美最大的電視集團,辛克萊廣播集團(Sinclair Broadcast Group Inc.)以96億美元收購華特迪士尼公司21個地區體育網路和福斯大學體育頻道,該網路擁有7400萬訂閱使用者,2018年收入38億美元。電視網將成為辛克萊全新子公司 Diamond Sports Group 旗下資產,該公司將獲得 Entertainment Studios CEO Byron Allen 成為股權和內容合作夥伴。
    • 2019年8月30日,迪士尼以34.7億美元出售旗下YES Network80%股份給由亞馬遜公司持股15%,辛克萊廣播持股20%,洋基全球企業集團持股26%和紅鳥資本(Redbird Capital)等組成的財團。

公司部門

華特迪士尼公司通過四個主要業務部門來運營,它們被稱之為「業務塊(Business Segments)」:影視娛樂(Studio Entertainment),其主要業務包括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在內的影視製作及發行、音樂唱片廠牌和戲劇部門等;酒店及度假村,其主要業務包括主題公園、遊輪和其他旅遊相關資產;傳媒網路,其主要業務包括電視相關;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其主要業務包括基於迪士尼相關產業的玩具、服裝及其他周邊商品的生產,此外還包括迪士尼的網際網路、手機、社群媒體、虛擬世界和電腦遊戲業務。[13] 其中三個主要業務板塊由迪士尼董事長負責,而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則由迪士尼總裁負責。漫威娛樂目前直接向執行長負責,但是其業務分別歸屬影視娛樂和消費產品兩個板塊。[14] 製作者工作室(Maker Studio)的業績也是分別歸屬影視娛樂和傳媒網路。[15]

華特迪士尼公司的主要娛樂資產包括: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迪士尼音樂集團迪士尼戲劇集團迪士尼ABC電視集團迪士尼電台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迪士尼互動迪士尼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迪士尼印度布偶工作室漫威娛樂UTV軟體傳播製作者工作室

迪士尼的酒店及相關多元化控股企業包括:華特迪士尼樂園及度假區(包含洛杉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奧蘭多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迪士尼郵輪迪士尼度假俱樂部夏威夷奧蘭尼度假村)、東京迪士尼度假區巴黎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16]

迪士尼傳媒網

迪士尼傳媒網路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業務板塊和主要部門之一,其運營範圍包括公司旗下的無線電視網、有線電視頻道以及電視內容的製作與發行。同時迪士尼傳媒網路還管理著華特迪士尼公司與赫斯特傳媒聯合投資的藝術娛樂電視網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該部門是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唯一一家由兩名管理著「聯席領導」的部門,這兩個負責人管理著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迪士尼ABC電視集團[17]

迪士尼樂園、體驗與產品

前身為「迪士尼樂園與度假區」部門,負責統合迪士尼旗下所有主題公園與度假區的所有權和管理。2018年3月,隨著「迪士尼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部門的併入,更為現名。

迪士尼影視娛樂

迪士尼影視娛樂部門負責統合和管理公司以下子公司:迪士尼影業迪士尼動畫皮克斯迪士尼音樂集團迪士尼戲劇集團迪士尼卡通工作室二十世紀福斯影業福斯探照燈影業藍天工作室漫威影業迪士尼自然盧卡斯影業

迪士尼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

迪士尼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部門負責管理迪士尼公司旗下的消費產品及互動媒體,例如:迪士尼全球出版迪士尼商店、迪士尼數字網路(Disney Digital Networks)和Disney+。已於2018年3月併入迪士尼直效行銷與國際

20th Television Animation

2021年3月,迪士尼宣布成立新部門——20th Television Animation,該部門將專注於成人動畫[18]

公司管理層

董事長

華特·迪士尼在1960年宣布放棄他的董事長(Chairman)職務,而是更多地關心公司創意方面的工作,他成為「公司所有作品的責任執行製片人」。[19]四年後,洛伊·O·迪士尼恢復並接任了董事長職務。

副董事長

  • 洛伊·E·迪士尼(1984年-2003年)
  • 桑福德·里維克Sanford Litvack(1999年-2000年)聯席副董事長

總裁

  • 華特·迪士尼(1923年-1945年)
  • 洛伊·O·迪士尼(1945年-1966年)
  • 棟恩·塔圖姆(1966年-1971年)
  • 卡德·沃克(1971年-1977年)
  • 羅恩·米勒(1978年-1983年)
  • 弗蘭克·威爾斯(1984年-1994年)
  • 麥可·奧維茲(1995年-1997年)
  • 勞勃·艾格(2000年-2012年)
  • 2012-2020 空缺

執行長

營運長

  • 弗蘭克·威爾斯(1984年-1994年)
  • 桑福德·里維克Sanford Litvack(1997年-1999年)[20]
  • 勞勃·艾格(2000年-2005年)
  • 托馬斯·斯塔格斯(2015年-2016年 )

財務資料

營業額

華特迪士尼公司年度總營業額
(貨幣單位:百萬美元)
年份 影視娛樂[NI 1] 消費產品[NI 2] 互動娛樂[NI 3][Rev 1] 旅遊度假 電視傳媒[NI 4] 合計
1991年[21] 2,593 724 2,794 6,111
1992年[21] 3,115 1,081 3,306 7,502
1993年[21] 3,673 1,415 3,440 8,529
1994[22][23][24] 4,793 1,798   3,463 359 10,414
1995[22][23][24] 6,001 2,150   3,959 414 12,525
1996[23][25] 10,095[NI 2]   4,502 4,142[Rev 2] 18,739
1997[26] 6,981 3,782 174 5,014 6,522 22,473
1998[26] 6,849 3,193 260 5,532 7,142 22,976
1999[26] 6,548 3,030 206 6,106 7,512 23,402
2000[27] 5,994 2,602 368 6,803 9,615 25,402
2001[28] 7,004 2,590   6,009 9,569 25,790
2002[28] 6,465 2,440   6,691 9,733 25,360
2003[29] 7,364 2,344   6,412 10,941 27,061
2004[29] 8,713 2,511   7,750 11,778 30,752
2005[30] 7,587 2,127   9,023 13,207 31,944
2006[30] 7,529 2,193   9,925 14,368 34,285
2007[31] 7,491 2,347   10,626 15,046 35,510
2008[32] 7,348 2,415 719 11,504 15,857 37,843
2009[33] 6,136 2,425 712 10,667 16,209 36,149
2010[34] 6,701 2,678 761 10,761 17,162 38,063
2011[35] 6,351 3,049 982 11,797 18,714 40,893
2012[36] 5,825 3,252 845 12,920 19,436 42,278
2013[37] 5,979 3,555 1,064 14,087 20,356 45,041
2014[38] 7,278 3,985 1,299 15,099 21,152 48,813
2015[39] 7,366 4,499 1,174 16,162 23,264 52,465
2016[40] 9,441 5,528 16,974 23,689 55,632
2017[41] 8,379 4,833 18,415 23,510 55,137
2018[42] 9,987 4,651 20,296 24,500 59,434
  1. ^ 迪士尼互動傳媒集團,2008年由華特迪士尼網際網路集團與迪士尼互動工作室合併而成。
  2. ^ Following the purchase of ABC

淨收入

華特迪士尼公司年度淨收入 (百萬美元)
Year 影視娛樂[NI 1] 消費產品[NI 2] 互動娛樂[NI 3][NI 5] 旅遊度假 電視傳媒[NI 4] Total
1991[21] 318 229   546   1,094
1992[21] 508 283   644   1,435
1993[21] 622 355   746   1,724
1994[22][23] 779 425   684 77 1,965
1995[22][23] 998 510   860 76 2,445
1996[23] 1,596[NI 2] −300[NI 6] 990 747 3,033
1997[26] 1,079 893 −56 1,136 1,699 4,312
1998[26] 769 801 −94 1,288 1,746 3,231
1999[26] 116 607 −93 1,446 1,611 3,231
2000[27] 110 455 −402 1,620 2,298 4,081
2001[28] 260 401   1,586 1,758 4,214
2002[28] 273 394   1,169 986 2,826
2003[29] 620 384   957 1,213 3,174
2004[29] 662 534   1,123 2 169 4,488
2005[30] 207 543   1,178 3,209 5,137
2006[30] 729 618   1,534 3,610 6,491
2007[31] 1,201 631   1,710 4,285 7,827
2008[32] 1,086 778 −258 1,897 4,942 8,445
2009[33] 175 609 −295 1,418 4,765 6,672
2010[34] 693 677 −234 1,318 5,132 7,586
2011[35] 618 816 −308 1,553 6,146 8,825
2012[36] 722 937 −216 1,902 6,619 9,964
2013[37] 661 1,112 −87 2,220 6,818 10,724
2014[38] 1,549 1,356 116 2,663 7,321 13,005
2015[39] 1,973 1,752 132 3,031 7,793 14,681
2016[40] 2,703 1,965 3,298 7,755 15,721
2017[41] 2,355 1,744 3,774 6,902 14,775
2018[42] 2,980 1,632 4,469 6,625 15,706
  1. ^ 1.0 1.1 亦可命名為「電影」
  2. ^ 2.0 2.1 2.2 2.3 1996年後合併到創意內容。
  3. ^ 3.0 3.1 華特迪士尼網際網路集團(1997年-2000年),後合併至迪士尼傳媒網
  4. ^ 4.0 4.1 1994年-1996年廣播
  5. ^ Disney Interactive Media Group, merge of WDIG and Disney Interactive Studios
  6. ^ Not linked to WDIG, Disney reported a $300M loss due to financial modification regarding real estate

暫停俄羅斯業務

2022年3月11日,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迪士尼公司發表聲明說:「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無情攻擊與人道危機不斷升高,我們正採取措施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包括內容和產品授權、豪華郵輪活動、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及旅遊、在地內容製作和線性頻道等。」[43]

參考文獻

註釋

參照

  1. ^ Company History. Corporate Information.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200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3). 
  2. ^ 2.0 2.1 2.2 2.3 2.4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7 (新聞稿).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2017-11-09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0). 
  3. ^ The World's Biggest Public Companies. Forbes. [2017-09-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 
  4. ^ Siklos, Richard. Why Disney wants DreamWorks. CNN/Money. 2009-02-09 [2009-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0). 
  5. ^ List of Disney Businesses. [2016-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6. ^ Walt Disney World Resort. disneyworld.disney.go.com. [2017-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英語). 
  7. ^ Sylt, Christian. The Secrets Behind Disney's $2.2 Billion Theme Park Profits. Forbes. [2017-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5). 
  8. ^ Walt Disney Studios History. Walt Disney Studios.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3). 
  9. ^ 迪士尼关闭佛罗里达电影动画部. [200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2-05). 
  10. ^ Castillo, Michelle. Disney to buy 21st Century Fox assets in a deal worth more than $52 billion in stock. CNBC. 2017-12-14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4). 
  11. ^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to Acquire Twenty-First Century Fox, Inc., After Spinoff of Certain Businesses, for $52.4 Billion in Stock (新聞稿). 21st Century Fox.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5). 
  12. ^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To Acquire Twenty-First Century Fox, Inc., After Spinoff Of Certain Businesses, For $52.4 Billion In Stock (新聞稿).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9). 
  13. ^ walt disney co/the (DIS:New York) Company Description. Bloomberg Research. Bloonmberg Business: 1.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4. ^ Part I: Page 1: ITEM 1. Business. Fiscal Year 2010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And Shareholder Le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華特迪士尼公司. 2013-12-27查閱. "Marvel businesses are reported primarily in our Studio Entertainment and Consumer Products segments."
  15. ^ walt disney co/the (DIS:New York) Company description. Bloomberg Research. Bloonmberg Business: 12.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6. ^ Reasons Why You May Want to Travel with Adventures By Disney. Family Travel Magazine. 2016-09-06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8). 
  17. ^ walt disney co/the (DIS:New York) Company description. Bloomberg Research. Bloonmberg Business: 1–4.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8. ^ 全球最大的娱乐传媒帝国: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DIS). 美股之家. 2021-05-08 [2021-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19. ^ Susanin, Timothy. Walt before Mickey: Disney's Early Years, 1919-1928.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2011 [2018-03-08]. ISBN 97816267445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3). 
  20. ^ Antitrust expert Sanford Litvack to examine Google-Yahoo deal | Muckety – See the news. News.muckety.com. [201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2).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SEC Info – Disney Enterprises Inc – 10-K – For 9/30/93. secinfo.com. [2013-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8). 
  22. ^ 22.0 22.1 22.2 22.3 Disney Annual Report 1995 – Financial Highlights.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2-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1).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Walt Disney Company Annual Report 1996 – Business Segments (PDF). secdatabase.com. [2013-12-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5-17).  Form 10-K405, Filing Date: December 19, 1996.
  24. ^ 24.0 24.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 10-K · For 9/30/95. secinf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1). 
  25. ^ Walt Disney Co · 10-K405 · For 9/30/96. secinfo.com. [2013-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8).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Disney Annual Report 1999 – 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Results of Operations.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5). 
  27. ^ 27.0 27.1 Disney Annual Report 2000 (PDF).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6-08). 
  28. ^ 28.0 28.1 28.2 28.3 Disney Annual Report 2002 (PDF).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1-07). 
  29. ^ 29.0 29.1 29.2 29.3 Disney Annual Report 2004 (PDF).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1-03). 
  30. ^ 30.0 30.1 30.2 30.3 Disney Annual Report 2006 – Financial Highlights.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9). 
  31. ^ 31.0 31.1 Disney Annual Report 2007 – Financial Highlights. corporate.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7). 
  32. ^ 32.0 32.1 Disney Factbook 2008 – Financial Information p. 50 (PDF). amedia.disney.go.com.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1). 
  33. ^ 33.0 33.1 Disney 2009 Annual Report – Business Segment Results (PDF): 31.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8-20). 
  34. ^ 34.0 34.1 Disney 2010 Fourth quarter (PDF): 2.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12-04). 
  35. ^ 35.0 35.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1 (PDF): 2.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1-05). 
  36. ^ 36.0 36.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2 (PDF): 2.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1-19). 
  37. ^ 37.0 37.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3 (PDF): 2. [2014-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1-26). 
  38. ^ 38.0 38.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4 (PDF): 2. [2017-10-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1-13). 
  39. ^ 39.0 39.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5 (PDF): 2. [2017-10-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40. ^ 40.0 40.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6 (PDF): 1. [2017-10-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1-11). 
  41. ^ 41.0 41.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7 (PDF). 2017-11-09 [2017-11-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2-01). 
  42. ^ 42.0 42.1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EARNINGS FOR FISCAL 2018 (PDF). 2018-11-08 [2018-11-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2-01). 
  43. ^ 迪士尼暫停俄羅斯業務 漢堡王也跟進制裁. 中央社. 2022-03-11 [2022-03-12]. 

延伸閱讀

  • Disney Stories: Getting to Digital, Newton Lee and Krystina Madej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12), ISBN 978-1-4614-2100-9.
  • A View Inside Disney, Tayler Hughes, 2014 Slumped
  • The Animated Man: A Life of Walt Disney, Michael Barrier, 2007
  • Building a Company: Roy O. Disney and the Creation of an Entertainment Empire, Bob Thomas, 1998
  • Building a Dream; The Art of Disney Architecture, Beth Dunlop, 1996, ISBN 0-8109-3142-7
  • Cult of the Mouse: Can We Stop Corporate Greed from Killing Innovation in America?, Henry M. Caroselli, 2004, Ten Speed Press
  • Disney: The Mouse Betrayed, Peter Schweizer
  • The Disney Touch: How a Daring Management Team Revived an Entertainment Empire, by Ron Grover (Richard D. Irwin, Inc., 1991), ISBN 1-55623-385-X
  • The Disney Version: The Life, Times, Art and Commerce of Walt Disney, Richard Schickel, 1968, revised 1997
  • Disneyana: Walt Disney Collectibles, Cecil Munsey, 1974
  • Disneyization of Society: Alan Bryman, 2004
  • DisneyWar, James B. Stewart, Simon & Schuster, 2005, ISBN 0-684-80993-1
  • Donald Duck Joins Up; the Walt Disney Studio During World War II, Richard Shale, 1982
  • How to Read Donald Duck: Imperialist Ideology in the Disney Comic ISBN 0-88477-023-0 (Marxist Critique) Ariel Dorfman, Armand Mattelart, David Kunzle (translator).
  • Inside the Dream: The Personal Story of Walt Disney, Katherine Greene & Richard Greene, 2001
  • The Keys to the Kingdom: How Michael Eisner Lost His Grip, Kim Masters (Morrow, 2000)
  • The Man Behind the Magic; the Story of Walt Disney, Katherine & Richard Greene, 1991, revised 1998, ISBN 0-7868-5350-6
  • Married to the Mouse, Richard E. Foglesorg, Yale University Press
  • Mouse Tales: A Behind-the-Ears Look at Disneyland, David Koenig, 1994, revised 2005, ISBN 0-9640605-4-X
  • Mouse Tracks: The Story of Walt Disney Records, Tim Hollis and Greg Ehrbar, 2006, ISBN 1-57806-849-5
  • Storming the Magic Kingdom: Wall Street, the raiders, and the battle for Disney, John Taylor, 1987 New York Ti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Story of Walt Disney, Diane Disney Miller & Pete Martin, 1957
  • Team Rodent, Carl Hiaasen.
  • Walt Disney: An American Original, Bob Thomas, 1976, revised 1994, ISBN 0-671-22332-1
  • Work in Progress by Michael Eisner with Tony Schwartz (Random House, 1998), ISBN 978-0-375-50071-8

外部鏈結

  • 華特迪士尼公司OpenCorporates上的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