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示意圖,其中大紅色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歸為華北地區的省份,淺紅色為廣義的華北
華北、華北地區指位於中國北部的區域。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現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
行政區劃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即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四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個內蒙古都列入華北地區。
地理
地理上華北地區的西緣是青藏高原東部還是黃土高原東部並無權威定義。自然地理學的傳統說法是以陰山、賀蘭山、烏鞘嶺為華北自然地理區與西北自然地理區的分界線,把陝北、隴東、寧夏也列入華北。這一分界線在自然地理上是中國的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東亞季風區與亞歐大陸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在氣候地理上也是重要分界線。
資源
華北地區人口稠密,煤、鐵資源豐富,同時還有金、鉬、鋁土等一批礦產資源[1] 。是中國重要的糧、棉、油產區。但水資源的嚴重不足已越來越明顯地制約著本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2] 。
參考文獻
-
^ 华北地区发现丰富矿产资源. 中國鋁材信息網. [2013-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3).
-
^ 李洪順. 《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00年, (12期).
參見
|
|
疆域 |
|
|
六大行政區 |
|
|
四大經濟區 |
|
|
地形地貌 |
|
|
地理分界線 |
|
|
自然資源 |
土地 · 陸地 · 耕地 · 森林 · 草地 · 水資源 · 荒漠 · 礦產 · 石油
|
|
區域地理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安徽 · 福建 · 甘肅 · 廣東 · 貴州 · 海南 · 河北 · 河南 · 黑龍江 · 湖北 · 湖南 · 吉林 · 江蘇 · 江西 · 遼寧 · 青海 · 山東 · 山西 · 陝西 · 四川 · 雲南 · 浙江 · 廣西 · 內蒙古 · 寧夏 · 西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
其他 |
|
|
|
|
|
|
相關法律 |
|
|
政治機構 |
|
|
地理大區 |
|
|
區劃層級 |
|
|
歷史區劃 |
|
|
城市建制 |
|
|
經濟區劃 |
|
|
區域發展 |
|
|
相關用語 |
|
|
相關模板 |
-
-
-
-
-
-
- 行政區劃變更
- 各級行政區數據
- 各級行政區政治機構及領導人
-
-
-
-
-
|
|
相關列表 |
|
|
其他相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