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里亞納群島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Sankattan Siha Na Islas Mariånas
| |
---|---|
首都 | 塞班 |
官方語言 | |
主權國家 | 美國 |
立法機構 |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議會 |
• 上議院
|
參議院 |
• 下議院
|
眾議院 |
美國非合併屬地 | |
• 簽訂盟約 |
1976年3月24日 |
• 成立自由邦 |
1978年1月9日 |
• 結束託管 |
1986年11月4日 |
面積 | |
• 總計 |
463.63平方公里(196th) |
• 水域率 |
可忽略不計% |
人口 | |
• 2007年估計 |
77,000(211th) |
• 2010年普查 |
53,833 |
• 密度 |
116.1/平方公里(93rd) |
貨幣 | 美元(USD) |
時區 | UTC+10(查莫羅時間) |
電話區號 | +1-670 |
ISO 3166碼 | MP |
網際網路頂級域 | .mp |
|
「北馬利安納群島」的各地常用別名 | |
---|---|
中國大陸 | 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 |
港臺 |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1]、 北馬里亞納群島[2][3] |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查莫羅語:Sankattan Siha Na Islas Mariånas;英語: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縮寫為CNMI)是美國的一個自治邦,位於西太平洋上的戰略要地。它包括了15個島嶼,總長685哩,位於夏威夷到菲律賓約四分之三的距離上。北馬利安納群島在2010年的正式人口普查裡有5萬9221人。北馬利安納群島總面積為463.63平方公里(179.01平方哩),包括了塞班島、羅塔島和天寧島等。北馬利安納群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如夏。
塞班島和天寧島上有機場和港口。首府位於塞班島北部的卡皮托爾希爾,但不少出版物將塞班島視作群島的首府,因為整座島本身是一個市。
歷史
北馬利安納3500年前就有人居住。
西班牙統治時期
1521年被貢薩洛·戈梅茲·埃斯皮諾薩(Gonzalo Gómez de Espinosa)首次發現。1565年被西班牙占領,後來馬利安納群島編入1565年成立的菲律賓都督府之下。
關島成為馬尼拉與墨西哥間非常重要的停靠港,數加侖的黃金經由關島到菲律賓或墨西哥。至今仍有許多黃金沉在關島附近。17世紀中葉原住民查莫羅人被迫遷往關島(以便管理和宗教同化),後獲准歸回時早已有加羅林人定居。
德國和日本統治時期
1899年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將剩餘的馬利安納群島(北馬利安納)與加洛林群島賣給德國,編入德屬紐幾內亞,在發展上並未有太多的作為。
一次大戰爆發後,被日本占領。1919年國際聯盟將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德屬島嶼委託日本管理,包括北馬利安納群島。日治時期,蔗糖成為群島的主要產業。塞班島的加拉班此時發展為地方中心,許多日本人(包括當時被殖民統治的朝鮮人、琉球人)移入北馬利安納群島。於1939年2月,南洋廳的總人口為129,104,其中77,257是日本人(其中包括朝鮮、琉球民族和台灣人)。二戰前的塞班島人口中,有29,348名日本居民和3,926名查莫洛人與加洛林島民;天寧島有15,700名日本居民(包括2,700名朝鮮人)和22名查莫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數小時後,馬利安納群島的日軍入侵關島。來自日本統治超過20年的北馬利安納群島的查莫洛人,被派往關島協助日軍管理當地。長達31個月的佔領中,北馬利安納群島的查莫洛人對關島查莫洛人的欺壓,是1962年關島人否決和北馬利安納群島合併的原因。
1944年6月15日,美軍入侵北馬利安納群島,展開塞班島戰役。30,000名日軍士兵防守塞班島,最後只有1,000名倖存[6]。超過8,000名日本居民死亡,其中不少人是得知日本戰敗後自殺。1945年12月1日,最後一批殘留日本兵於塞班島投降。
1946年日本居民被遣返回日本本土。
美國自由邦
聯合國於1947年通過聯合國安理會21號決議將北馬利安納交給美國託管,成為包括今帛琉、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個區。
1958年、1961年、1963年及1969年舉行與關島(原住民同為查莫羅人)合併公投,但遭關島否決。1975年6月17日與美國就未來政治地位進行談判並公投通過成為美國自治邦,1976年3月24日同美國簽署《盟約》(Covenant)。
根據該盟約,北馬利安納在政治上同美國合併,享有一定的內政自主權,但外交、國防由美國負責。1977年11月舉行首次正副總督和議會選舉,1978年1月自治邦憲法實施。1986年11月美國總統宣布北馬利安納為美國屬土,原有居民和以後當地出生者皆為美國公民。
政治體制
北馬利安納實行美國式三權分立政制。國家元首是美國總統,聯邦事務由美國內政部管理。總督和副總督主持自由邦政府,兩個職位以團隊形式全民選舉,任期四年。北馬利安納群島議會為兩院制,其中參議院九席(三大島各三席),每兩年局部重選。眾議院十多席(席數可變動,按人口分區,現天寧、羅塔各一席),每兩年重選。
30年來,北馬利安納一直是全美國民治地區最後一個沒有國會議席的地區,只有自費設立的「駐華盛頓代表」一職,負責在首都華盛頓特區進行遊說和聯絡工作。2008年美國通過法律,自2009年為北馬利安納設立一席無投票權代表,使北馬利安納與其他美國屬地看齊。
根據《盟約》最初規定,美國聯邦法律在北馬利安納基本上全部有效,但北馬利安納擁有出入境管理權,獨立的海關和最低工資制度。這些自治權造就了北馬利安納外國勞工行業(尤其是成衣製造業)的發展(見下文)。但美國國會2007年通過調高全國最低工資法後,北馬利安納的最低工資將會逐步提升,從1996至2007年間的每小時3.05元每年提高0.50元,直至達到全國水平(現為7.25元)為止。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也在2008年通過法案,將於2009年中把北馬利安納的出入境管理權收歸國有。
人口
塞班為自由邦首府,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自由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塞班當地的原住民主要為查莫羅人和加羅林人。由於塞班擁有獨立的出入境管理權,目前有3萬多外籍人士在此工作居留。根據2004年初的統計,外籍人口中,中國大陸人最多,為15,637人,其次是菲律賓人13,000人,其餘的來自日本、台灣、韓國、孟加拉、泰國等。塞班的主要產業是製衣業和旅遊業。
島、群島、市鎮
北馬利安納群島共計大約463平方公里。以下列表中所列出的島從北到南排列:
市鎮
自治體(市鎮) | 面積(km2) | 人口 2010年普查 |
---|---|---|
北群島市鎮(Northern Islands Municipality) | 154.755 | ~0[7] |
塞班市鎮(Saipan Municipality) | 115.38 | 48,220 |
天寧市鎮(Tinian Municipality) | 108.11 | 3,136 |
羅塔市鎮(Rota Municipality) | 85.39 | 2,527 |
島嶼
編號 | 島嶼 | 面積(km2) | 人口 2010年普查 |
高度(m) | 群島 | 定位 |
---|---|---|---|---|---|---|
1 | 帕哈羅斯島(Uracas/Farallon de Pajaros) | 2.0 | 0 | 319 | 北群島 | 20°33′N 144°54′E / 20.550°N 144.900°E |
2 | 毛格群島(Maug Islands) | 2.0 | 1939-44年有人居住 | 227 | 北群島 | 20°02′N 145°19′E / 20.033°N 145.317°E |
3 | 亞松森島(Asuncion) | 7.4 | 0 | 891 | 北群島 | 19°43′N 145°41′E / 19.717°N 145.683°E |
4 | 阿格里漢島(Agrigan) | 40.0 | 1990年疏散 | 965 | 北群島 | 18°46′N 145°40′E / 18.767°N 145.667°E |
5 | 帕甘島(Pagan) | 46.6 | 1981年疏散 | 579 | 北群島 | 18°08′36″N 145°47′39″E / 18.14333°N 145.79417°E |
6 | 阿里馬罕島(Alamagan) | 11.0 | 6 | 744 | 北群島 | 17°35′N 145°50′E / 17.583°N 145.833°E |
7 | 古關島(Guguan) | 4.0 | 0 | 301 | 北群島 | 17°20′N 145°51′E / 17.333°N 145.850°E |
8 | 齊藍迪亞礁(Zealandia Bank) | >0.0 | 0 | >0 | 北群島 | 16°45′N 145°42′E / 16.750°N 145.700°E |
9 | 薩里甘島(Sarigan) | 4.9 | 前有人居住,現為保留區 | 549 | 北群島 | 16°43′N 145°47′E / 16.717°N 145.783°E |
10 | 安納塔漢島(Anatahan) | 30.8 | 1990年疏散 | 787 | 北群島 | 16°22′N 145°40′E / 16.367°N 145.667°E |
11 | 梅迪尼利亞島(Farallon de Medinilla) | 0.9 | 0 | 81 | 北群島 | 16°01′N 146°04′E / 16.017°N 146.067°E |
12 | 塞班島(Saipan) | 122.9 | 48,220 | 474 | 南群島 | 15°11′06″N 145°44′28″E / 15.18500°N 145.74111°E |
13 | 天寧島(Tinian) | 102.0 | 3,136 | 170 | 南群島 | 14°57′12″N 145°38′54″E / 14.95333°N 145.64833°E |
14 | 阿吉甘島(Agiguan/Aguijan) | 7.0 | 0 | 157 | 南群島 | 14°42′N 145°18′E / 14.700°N 145.300°E |
15 | 羅塔島(Rota) | 95.7 | 2,527 | 491 | 南群島 | 14°08′37″N 145°11′08″E / 14.14361°N 145.18556°E |
北馬利安納群島 | 463.6 | 53,883 | 965 | 14°08' to 20°33'N, 144°54° to 146°04'E |
行政上,北馬利安納群島邦分為四個市(municipalities):
- 1號至11號島嶼總稱為「北群島(Northern Islands)」,行政區劃歸為北群島市。
- 12號至15號島嶼總稱為「南群島(Southern Islands)」,包含的行政區有塞班、天寧、和羅塔三個市,無人島Aguijan被劃為天寧市的一部份。
北群島人口隨季節有所變化,2000年4月普查時只有Alamagan島有6人居住,但根據選民登記數據,Alamagan連同帕甘島、阿格里漢島季節人口可超過一百人。北群島居民因經濟和就學等原因,在塞班都有季節性居所,北群島市市長辦公室也「流亡」在塞班島。北群島人口分布也受火山活動的影響。帕甘島在1980年代火山爆發,但近年沉寂後已有人活動。安納塔漢島原本也有人居住,但在2003年火山爆發前已撤離。
參考資料
- ^ 國家或區域: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 國家(英文):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CNMI) (簡稱北馬群島).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6-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9).
- ^ 北馬里亞納群島 the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經貿訊息核心組件與國家標準代碼查詢. 中華民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2016-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北馬里亞納群島(Commonwealth of North Mariana Islands)-系統識別號: C09502028 計畫名稱: 太平洋港埠協會2006年會 報告名稱: 參加太平洋港埠協會(Association of Pacific Ports, APP)第93屆年會(2006 Annual Conference)出國報告書. 交通部臺中港務局.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2006-11-15 [2016-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9).C09502028_16153.do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10年人口普查 (PDF). [2013-10-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9-26).
- ^ 463.63平方公里(179.01平方英里)
- ^ Battle Of Saipan. Historynet.com. [2015-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3).
- ^ 因火山爆發撤離
外部連結
- 北馬利安納群島政府網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