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萊茵-威斯特法倫
北萊茵-西發利亞 Nordrhein-Westfalen | |||
---|---|---|---|
![]() | |||
| |||
![]() | |||
坐標: 51°28′N 7°33′E / 51.47°N 7.55°E | |||
首府 | 杜塞道夫 | ||
政府 | |||
• 邦總理 | 阿明·拉舍特 (CDU) | ||
• 執政黨 | CDU / FDP | ||
• 參議院票數 | 6票(共69票) | ||
面積 | |||
• 總計 | 34,110.26 平方公里(13,170.05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0年12月31日)[1] | |||
• 總計 | 17,925,570人 | ||
• 密度 | 526人/平方公里(1,361人/平方英里) | ||
時區 | CET(UTC+1) | ||
• 夏時制 | CEST(UTC+2) | ||
ISO 3166碼 | DE-NW | ||
GDP/名義 | €5430.3億(2010年)[2][3] | ||
NUTS區號 | DEA | ||
網站 | www.nrw.de |


北萊茵-西發利亞(德語:Nordrhein-Westfalen),位於德國西部,總人口超過1800萬,是德國人口最多的邦。總面積34080平方公里,首府杜塞道夫。該邦與比利時及荷蘭接壤。
地理
區域情況
萊茵-魯爾都會區位於北萊茵-西發利亞邦,也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區。魯爾區城市群位於北萊茵-西發利亞邦境內,主要包括波鴻、博特羅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蓋爾森基興、哈根、哈姆、赫內、米爾海姆和奧伯豪森。此外的大型城市有明斯特、比勒菲爾德、帕德伯恩、席根、波昂、科隆、阿亨、門興格拉德巴赫和克雷費德,以及坐落於魯爾區以南的邦首府杜塞道夫;位於丘陵地區的城市有烏帕塔、雷姆沙伊德和索林根。
相鄰邦
北萊茵-西發利亞在北邊鄰接下薩克森邦,東邊是黑森邦,南邊是萊茵蘭-普法茲邦,西邊是比利時,西北邊是荷蘭。
歷史區域
行政區劃
北萊茵-西發利亞邦議會設在杜塞道夫。
下轄行政區
北萊茵-西發利亞劃分為5個行政區:
該地區起初(1816年)曾經有7個行政區。
- 1822年,克萊沃行政區與杜塞道夫行政區合併
- 1947年,明登行政區與代特莫爾德行政區合併
- 1972年,阿亨行政區與科隆行政區合併
下轄郡
本邦包含31個郡,即圖中黑色數字。
非郡轄城市
本邦有23個非郡轄城市,即上圖中紅色數字。非郡轄城市直接爲邦的下一級,不屬於任何郡管轄。
城鎮和城市
歷史
北萊茵-西發利亞邦在1946年於英國軍事佔領下成立,由二次大戰前屬於普魯士的西發利亞和北萊茵省組成。1947年,南邊的利珀併入,形成了目前的範圍及邊界。
在2005年5月22日北萊茵-西發利亞州選舉上,基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他們的最高候選人Jurgen Rüttgers組建一個由基民盟和自民黨組成的新聯合政府,取代由Steinbrück領導的的前政府。Rüttgers在2005年6月22日上的邦中被推選為新任的邦長。而在2010年邦大選後,獲勝的社民黨的克拉夫特接任邦總理。
年表
- 1949年5月8日: 聯邦德國制定《基本法》。北萊茵-西發利亞成為德國的一個邦。
- 1949年5月10日: 德國聯邦議會 確定波昂為臨時德國聯邦首都。
- 1953年3月10日: 邦法庭確定邦的代表色、邦旗和邦徽。
- 1953年5月12日: 萊茵蘭(Rheinland)與西發利亞-利珀(Westfalen-Lippe)州區聯合體(Landschaftsverband)成立。
- 1954年5月11日: WDR建成。
- 1965年7月30日:邦政府在波鴻創立魯爾大學 。
- 1968年12月16日:邦政府成立多特蒙德大學。
- 1971年8月1日:北威州擁有15所專科高校分布在阿亨、比勒菲爾德、波鴻、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杜塞道夫、埃森、哈根、科隆、克雷費德、萊姆戈、明斯特、帕德博恩、席根和烏帕塔。
- 1972年5月16日: 綜合大學在杜伊斯堡、埃森、帕德博恩、席根和烏帕塔建立。
- 1974年通過基層區劃改革法,並於1975年1月1日生效。
- 1975年唯一的德國遠程大學哈根函授大學成立。
- 1994年10月17日: 新的郡製法和市鎮法生效,取消市鎮的雙重隸屬關係。同時邦議會、大市長和市長的直選完成。
- 1999年7月6日: 北威邦憲法法院解釋,5%的限定在地方選舉中違憲。這個比例在地方選舉法中被取消。
- 2003年1月1日: 所有綜合大學完成向大學的轉變。
政治
邦總理
- 1946年 - 1947年: Rudolf Amelunxen, 德國中央黨
- 1947年 - 1956年: Karl Arnold, CDU
- 1956年 - 1958年: Fritz Steinhoff, SPD
- 1958年 - 1966年: Franz Meyers, CDU
- 1966年 - 1978年: Heinz Kühn, SPD
- 1978年 - 1998年: Johannes Rau, SPD
- 1998年 - 2002年: Wolfgang Clement, SPD
- 2002年 - 2005年: Peer Steinbrück, SPD
- 2005年 - 2010年: Jürgen Rüttgers, CDU
- 2010年 - 2017年:漢內洛蕾·克拉夫特, SPD
- 2017年至今:阿敏·拉舍特, CDU
邦徽
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的邦徽反映了邦的組成,左邊象徵著萊茵河代表萊茵蘭地區,右邊的馬代表西發利亞地區,下面的玫瑰代表利珀蘭(Lipperland)地區,背景色同邦旗一致。
2012年選舉
2012年,社民黨和綠黨組成的少數政府由於財政預算案被否決解散邦議會大選。選舉中,社民黨的得票比2010年選舉時增加了4.6%,達到39.1%,與綠黨組成新一屆穩定的多數政府。而基民盟得票甚至不如選前民調,只有26.3%遭遇慘敗,而新興的海盜黨獲得7.8%的得票率,首次進入邦議會。邦議會席次分布如下:
2017年選舉
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成為最大黨,得票率為33%。執政的社民黨和綠黨的得票率則分別降至31.2%和6.4%。自民黨獲得歷史最好成績,得票率為12.6%。上屆表現優異的海盜黨僅有1%的得票率而無緣進入邦議會。左翼黨取得4.9%的選票未能進入議會。2013年成立的政黨德國另類選擇獲得7.4%選票,超過5%的議會門檻,首次進入議會。邦議會席次分布如下[4]:

參考文獻
引用
- ^ Bevölkerung der Gemeinden Nordrhein-Westfalens am 31. Dezember 2020. Landesbetrieb Information und Technik NRW. [2021年6月] (德語).
- ^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Statistik-portal.de. [29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 ^ German-Saudi Arabian Liaison Office for Economic Affairs (GESALO). [18 April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16日).
- ^ Landtagswahl 2017 in NRW. www.wahlergebnisse.nrw.de.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來源
- Hartmann, Jürgen (Hrsg.): Handbuch der deutschen Bundesländer. Bonn 1997
- 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邦內政部: 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