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北京站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

Beijing Railway Station[1][2]
北京站站房(2021年5月)
北京站站房(2021年5月)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
東便門西側毛家灣胡同甲13號
地理坐標 39°54′3.63″N 116°25′14.26″E / 39.9010083°N 116.4206278°E
車站類別 客運站
管轄機構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直屬
營運機構 中國鐵路北京市郊鐵路
途經路線 京哈鐵路京滬鐵路北京地下直徑線
轉乘交通 北京地鐵北京站
月台 6座島式月台、2座側式月台
股道 16條
其他資訊
使用狀態 營運中
車站編號
  • TMIS: 10001[3]
  • UIC: 3300100
電報碼 BJP[4][5]
拼音碼 BJI
車站等級 特等站
網站 www.bjrailwaystation.com.cn
歷史
始建日期 1901年[6]
啟用日期 1959年
電氣化 1999年9月1日
服務
上一站 Bcr logo.svg 北京市郊鐵路 下一站
北京西
良鄉
城市副中心線 北京東
北京站車站大樓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at night 2018-07-06 202335.jpg
北京站夜景(2018年7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 北京市東城區
時代 1959年
編號 8-0519-5-003
登錄 2019年10月7日[7]

北京站,亦可稱北京火車站北京車站,是北京局集團轄下的鐵路客運特等站之一。車站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二環以內、東長安街以南、原北京內城城牆以北、崇文門東便門之間。車站占地面積25萬平方公尺,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公尺。車站月台為地上月台,共有8座月台,站內股道16條。

北京站是北京鐵路樞紐的一個重要部分,一直以來北京站始發的旅客列車發往全國各地,而北京西站完工啟用之後分擔了大部分京廣京九京原線方向列車的運輸任務。目前主要負責接發經由京滬線京哈線華東東北方向的列車。另外,北京站也負擔接發往俄羅斯莫斯科蒙古烏蘭巴托朝鮮平壤的國際聯運旅客列車[8]

歷史

規劃

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中共中央在1958年決定在首都北京規劃建設10個大型計畫,為「北京十大建築」,以展示國家煥然一新的面貌,北京火車站是為其中一項。1958年10月下旬,根據1950年代初的北京市政建設規劃開始了新車站的設計安排,站場設計由鐵道部第三設計院(今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站房大樓由著名建築師楊廷寶、陳登鰲主持,國家建工部第一建築設計院和南京工學院合作承擔設計。車站設計進度迅速,同年12月上旬完成全部設計方案,12月10日中央批准設計方案。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也十分關心新北京站的設計建造工作,由站名的位置方向,到貴賓室的環境布置,均曾經過問[9]。在審定設計方案時,周恩來提出在主樓兩翼各增加一座角樓的建議也被採納[10]

建設

1959年的北京站
1959年9月,新建成北京站的夜景
剛建成的北京站
1959年,衛星型0001號機車牽引列車從北京車站出發

1959年1月20日,新站建設工程正式動工。施工人員最多時達2萬餘人,工程投資5782萬元人民幣蘇聯專家也給予了現場技術指導。在僅僅7個多月以後的1959年9月10日,工程竣工。新的北京站總占地面積達250000平方公尺,站舍大樓建築面積46700平方公尺,廣場面積40000平方公尺。

1959年9月13日到14日,北京站開通營運前夕,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曾先後到站視察[11]。9月15日零時10分到2時20分,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鐵道部部長呂正操、副部長武竟天等的陪同下視察了新北京站。毛澤東來到售票廳,走到一個售票窗口前並向售票員賈根柱詢問了有關售票工作的情況,並向賈拿了一張由北京開往普蘭店的129次列車加快票觀看[12]。隨後,毛澤東應北京站工程總指揮長李岳林的請求,為北京站題寫了『北京站』三個字的站名。當時題字寫了兩個版本,而現在採用的版本是毛澤東親自選定的[10]。毛澤東視察北京站的兩小時後,第一列旅客列車從北京站發出,標誌著北京站正式投入使用。同時,原北京站(前門東火車站)關閉。1959年10月4日,當時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視察新北京站[13]

建成初期

新北京站建成使用後,運輸能力比以前的前門東火車站大大提高,開始擔負越來越繁重的運輸任務,並一直是北京市內最重要的鐵路客運站,也是全中國客流量最大的車站。開行列車對數和客流量逐年增加,1959年開行列車33對;1966年開行列車40對;1978年開行列車61對;1985年開行列車78對;1993年已達到82對。運送旅客人數由1950年代末的每年600多萬人、1960年代末的800多萬人、1970年代末的1500萬人,到改革開放後猛增到3000萬人以上[10]。為緩解北京站的運輸壓力,北京市政府和鐵道部在1980年代末開始規劃建設北京第二個鐵路客運站,至1996年北京西站(西客站)建成,為北京站分擔了京廣線及同年9月1日新開的京九線等路線的運輸壓力,北京站的年客流量才回落至2000萬人以下[10]

多次改建

2008年8月,已經加上英文站名的北京站夜景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北京火车站成了“重点文物”!全国新增762处国保单位. 北京日報. 2019-10-11 [2019-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2). 

1976年以來,北京站開始對客運服務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相繼建立電腦制票、電視監控、無線通訊、自動廣播等系統,並歷次進行月台延長施工,月台有效長分別增至497公尺至603公尺,以適應列車編組擴大的需要。1988年,由上海電鐘廠生產的中國第一塊大螢幕顯示系統安裝在北京站廣場[14]

1996年暑運期間,北京站更一度試行磁卡自動售票,但效果並不理想。[15][16]

1998年5月至1999年9月,鐵道部和北京市實施北京站抗震加固大修改造工程,實現「風格依舊、面貌一新、功能齊全、科技領先」的構想,引進使用中央空調系統、客運引導揭示系統、客運多功能廣播系統等功能[17]。1999年9月1日,京鄭電氣化二期工程(豐臺至北京至雙橋段)合閘送電成功[18],北京站得以實現電氣化。2001年1月16日,北京站部分路線及北京內燃機務段部分路線電車線送電成功[19]。2003年6月18日,北京站開始進行擴能技術改造,北京站新建了兩個月台(七月台、八月台)、三股列車到發線、一個面積20,513平方公尺、專門存放行李包裹的大型行包庫[20],並拆除原有混凝土雨棚,改建為中國第一個鋼結構無站臺柱大跨度連續拱式雨棚,同時改建原有1至6月台並抬高到1.2公尺,向西延長兩條到發線,向南延長高架候車通廊等[21][22]。2004年7月12日,北京站擴能改造主體工程通過了初步驗收並交付使用[23]

2008年6月,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來臨,北京火車站全面增加雙語標誌以方便外國遊客旅行,除了首次掛上英文站名「Beijing Railway Station」,同時在出站口、售票廳等引導標誌牌也加上英文對照[24][25]。2008年7月改建完成的北京南站成為京津城際鐵路的始發站,繼續分擔了北京站始發城際列車的運輸壓力。

2005年12月,連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北京地下直徑線動工,2013年7月順利貫通[26]。開通營運後,北京站將由終端式車站轉成通過式車站,北京站與北京西站同時具備京哈、京廣等多方向的幹線旅客列車接發能力。

2012年,「北京站」被列為北京市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2019年10月,「北京站」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2021年6月25日,該站每日開行了4對途經京瀋客運專線的復興號高鐵列車,結束了該站不通高速列車組列車(G字頭)的歷史。至此,北京所有主要火車站均實現了高速列車停靠。

車站構造

站房

車站站房由大廳、鐘樓組成的鐘樓、兩座女兒牆和東西兩座琉璃塔樓組成的側軸構成

北京站建成時是當時中國大陸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鐵路車站,也是第一個現代化大型鐵路客運站。站房大樓坐南朝北,東西長218公尺,南北寬88公尺,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公尺。

站房同時具有濃郁的中華民族傳統風格和蘇聯的史達林社會主義建築風格[27]。車站中央以高34公尺的雙曲扁殼屋頂大廳和東西兩座34公尺高的琉璃鐘樓為主軸,並以女兒牆連接位於站房東西兩側的兩座高34公尺的琉璃塔樓側軸,體現其「首都大門」的建設意圖[8]。車站站房樓頂裝設了兩座大理石定型化班表的四面大鐘,會在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9點的準點時分敲響鐘聲並播放樂曲「東方紅」,成為北京站的一大特色。

內部

北京站中庭裝有電梯
位於站房大廳兩側的候車室設有東西兩座進站空橋與月台聯通

北京站的候車室全部在站場北側(站房內),且兩層均有候車室,12個旅客候車室總面積達14000平方公尺,可以同時容納14000名旅客候車。其中車站一層為1-3候車室,二層則有4-7候車室[28]。其中第二候車室為軟臥候車室,由原售票大廳改建而成[29]。除了候車室外,大樓內旅客候車室、母子候車室、電影廳、遊藝廳、旅客餐廳、郵局、醫務室等設施一應俱全。

北京市郊鐵路副中心線的售票處、進站口位於站房西側,獨立於主進站口[30]

候車室[31] 方向 候車室 方向
第一軟席候車室 遼寧、黑龍江 第二軟席候車室 遼寧、黑龍江、吉林、長沙、上海
第三候車室 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吉林、長沙 第四候車室 其它及國際列車
第五候車室 其它 第六軟席和諧號候車室 江蘇、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第七候車室 其它
橫跨站場的中央檢票廳

站場上方的通廊橫跨整個站場,是為中央檢票廳(又被稱為8號候車室),連接2-14月台。中央檢票廳除了為部分列車進行正常的檢票工作之外,還會在每班列車開車前20分鐘開放給晚到的旅客作為應急進站通道[32]。中央檢票廳內不設有候車坐席,但設有部分店鋪[33]。中央檢票廳的穹頂於2007年9月新增五幅巨大的展示五大洲不同地域風情、建築文化和體育健兒奔向北京、心向奧運的壁畫[34]。8號候車室末端設有一個收費休息室[35]

北京站內的設備也相當先進,進站大廳內安裝了4台電扶梯(AC2-59型),由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電梯廠聯合設計生產,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批電扶梯[36]。這4台扶梯先後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兩次更換,第一代的電梯已經被上海電梯廠收藏,最近的一次的更換是在2005年初,現在使用的電梯是奧的斯產品[37]。另一方面,北京火車站也在旅客候車室、貴賓室等地方安裝了當時少見的空調設備。

站場

北京站月台及其無月台柱雨棚
車站1-6月台為終端式月台,站線股道末端設有止衝擋

北京站的站場位於站房南側,南臨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設16條股道和8個月台。其中包括一座側式月台和五座島式月台,編號1-14。月台和站房間有兩座天橋、兩座人行地下道和中央檢票通廊連接。其中西地道供北京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列車旅客進出站使用[30]。原先北京站的全部月台為終端式月台,在建設北京地下直徑線時曾考慮將所有月台改為通過式月台。但由於車站西側為文保單位丁香小學教學樓,鐵路部門經過與學校協商後決定僅將7-14月台(8-16道)接入直徑線,1-6月台繼續保留為終端式月台[38]

北京站月台為全中國鐵路系統內第一個設有無月台柱雨棚的車站,被當時的鐵道部領導稱為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開篇之作」。北京站的無月台柱雨棚覆蓋面積81,887平方公尺,柱距大約33至34公尺,最高高度為13公尺。雨棚以橫跨站場、長170公尺的桁架為基礎,通過以懸挑部分、中間下掛部分、中間上部3種形式的檁條連接波浪形的鋼板,達至月台視覺通透的效果,實現包括基本月台在內的所有月台無柱[39]

北京站為有需要的送站人士發放愛心卡。月台票於進站口處1至4號驗證驗票口出售,愛心卡上印有根據需要接送旅客的乘車資訊而生成的二維碼[40]

1號月台
到發線(1道)
到發線(2道)
2號月台

3號月台

到發線(3道)
到發線(4道)
4號月台

5號月台

到發線(5道)
橫渡線(6道)
到發線(7道)(以上路線西端為盡頭線)
6號月台

7號月台

到發線(8道)(以下路線西端連接北京地下直徑線
到發線(9道)
8號月台

9號月台

到發線(10道)
到發線(11道)
10號月台

11號月台

到發線(12道)
到發線(13道)
12號月台

13號月台

到發線(14道)
←北京地下直徑線方向——機走線(15道)方向——京哈線/京滬線方向→
到發線(16道)
14號月台

利用狀況

始發列車

列車組列車

G915次列車停靠1月台
D712次列車進站

北京站始發的列車組列車主要以往河北東北部、東北地區方向的列車為主。2017年12月31日開通的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北京站亦辦理相關列車辦客業務[41]。2018年7月1日起,原運轉於北京南上海D321/322次列車改在北京站始發終到[42]。2019年1月起,北京站開行由復興號CR200J型電聯車擔當的動臥列車。2021年6月25日,北京站首次開行G字頭高速列車組列車[43]

列車所屬路局 車次 目的地
北京局集團
G915 吉林
G995 大連北
G7853 承德南
D725 青島北
D701、D705 上海
D717 杭州
C121 唐山
C127 保定
S101 喬莊東
哈爾濱局集團
G903 哈爾濱西
南昌局集團
D759 福州
C103 秦皇島
上海局集團
D711 杭州
C101 秦皇島
C105 曹妃甸港
瀋陽局集團
G907 瀋陽北

普速列車

HXD3D-1921「共產黨員號」機車將K19次國際列車回送至機廠
K19次國際列車停靠在北京站6月台
K27次國際列車的車底回送至北京站
北京站的始發列車主要是京滬京哈線方向的列車。圖中左側列車為T39次列車,右側為K497次列車
K603次列車出站
K7771次列車停靠在北京站14月台

北京站的始發列車主要是京滬京哈京承線方向的列車,也有一部分豐沙京原線方向的列車。開往東北方向的列車基本在該站始發,而開往華東地區的列車大部分亦在該站始發;同時也始發少數經由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運轉的列車。此外,K3/4次列車K19/20次列車K27/28次列車等須在邊境車站出境的國際列車也在北京站始發[8]

列車所屬路局 車次 目的地
北京局集團
Z83 齊齊哈爾
Z139 南通
Z159 日照
T109 上海
T5685、T5687 秦皇島
K27 丹東平壤
K101 溫州
K411 威海
K473 昆明
K5215 沙河市
K7707 石家莊
K7711 承德
Y509 秦皇島
Y535、Y537 沙嶺子西
K3(周三開行) 二連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
K23(周二開行) 二連烏蘭巴托
K19(周六開行) 滿洲里
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
莫斯科鐵路局
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
廣州局集團
K967 張家界
哈爾濱局集團
Z15Z17、Z203 哈爾濱
Z601 菏澤
T17T297 牡丹江
經由京滬津山沈山大鄭通讓平齊線T39
經由京哈濱洲、平齊線:T47
齊齊哈爾
K265K339K349 佳木斯
K497 加格達奇
K1302 滿洲里
K1303 海拉爾
呼和浩特局集團
K263 包頭
K395 烏海西
濟南局集團
K285 煙臺
K1785 東營南
K1901 日照
蘭州局集團
K41 敦煌
K1177 銀川
南昌局集團
T145 南昌
南寧局集團
K157 湛江
上海局集團
Z29 揚州
Z51 南通
Z225T35 合肥
K1613 連雲港
K7771 衡水
1461 上海
瀋陽局集團
Z61Z63 長春
經由京滬津山沈山溝海瀋大線Z79
經由京哈、盤五、溝海、瀋大線:K681
大連
Z117 吉林
K53 瀋陽北
K95 遼源
K215 圖們
K429 通化
K1023 白城
K1189 烏蘭浩特
K2559 通遼
2257 丹東
2549 鞍山
太原局集團
K601 太原
K603 運城
K609 韓城

過路列車

Z622次列車進入北京站進行技術停車

北京站的過路列車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形:進北京站折角運轉或是經由北京地下直徑線運轉[44]

列車所屬路局 目的地
北京局集團
進北京站折角:長沙承德(K7757)、邯鄲秦皇島石家莊(K7713)、天津西寧
經由北京地下直徑線:北京西承德(K7753)、石家莊(K7751)、通州(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北京西始發列車)
呼和浩特局集團
包頭杭州深圳東
哈爾濱局集團
哈爾濱泰州
瀋陽局集團
包頭大連臨汾瀋陽
太原局集團
大同秦皇島

周邊交通

北京站也是北京的一個轉運站,站前街有諸多公車的經停站與起點站,另外,還有長途客車開往北京周邊地區;北京地鐵2號線途經北京站

地鐵

公車

友好車站

王學仲所作《上野四季繁榮圖》附詩《上野驛百年頌》,展示於JR上野站新幹線檢票口內
  •  日本:北京站時任北京站站長的施萃賢於1980年曾作為團長帶領北京站職工一行6人前往日本訪問,並與東京站上野站結為友好車站[45]。目前上野站新幹線剪票口內設有中國陶瓷畫藝術家王學仲於1983年為紀念上野站與北京站結為友好車站2周年紀念所做《上野四季繁榮圖》[46]
  •  南韓:北京站與2007年4月和首爾站結為友好車站[47]

作品

1960年8月30日,於北京站落成使用一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兩枚《北京鐵路車站》特種郵票,志號「特42」。

車務管理

北京站作為局直屬站管轄京哈客運專線京瀋段北京市域範圍內各站[48]。2020年2月隨著北京樞紐生產布局調整,北京站負責管理原雙橋站京哈線的部分車站[49]

重大事故

相鄰車站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铁道部:火车站名含"东西南北"统一改用拼音. [201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2. ^ 鐵道部運輸局. 关于明确铁路车站站名英文译法的通知. 鐵路客貨運輸專刊. 2012, (4): 6. 營運運調電[2012]1911號. 
  3.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車站代碼》(GB/T10302-2010)
  4. ^ 鐵道部電子計算技術中心, 鐵道部運輸局. 铁路车站站名代码表:TMIS使用.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8: 37. ISBN 9787113030995. 
  5.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铁路电报站名略号(2012).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2: 8. CSBN 15113·3468. 
  6. ^ 北京鐵路局站系總覽編輯委員會. 北京铁路局站系总览.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0-05: 1. ISBN 7-5057-1638-7 (中文). 
  7. ^ 7.0 7.1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19-10-16 [201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8. ^ 8.0 8.1 8.2 田書和. 第二章 长安街. 北京市区主要街道景观导览. 2009: 21. ISBN 9787563718078. 
  9. ^ 劉建春. 《火车老站地图》.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7401261. 
  10. ^ 10.0 10.1 10.2 10.3 《北京站志》編委會. 《北京站志:1901-2000》.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3. ISBN 7113053807. 
  11. ^ 北京鐵路分局. 《北京站志(1901-1988)》. 中國: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89. 
  12. ^ 毛泽东第一次看到新中国的火车票. 搜狐新聞. 2006-09-06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7). 
  13. ^ 北京站:历史的回顾. 北京站.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0). 
  14. ^ 上海之最.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0). 
  15. ^ 重要记载. 北京鐵路局. 1997-01-01 [2015-07-01]. 
  16. ^ 好事何以尴尬——北京站磁卡售票机见闻. 人民日報. 1996-08-13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7. ^ 《火车站变迁演绎起点和终点背后的故事》. 中華建築報. 2009-09-29 [2010-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18. ^ 楊文忠; 王鵬飛. 京郑电气化送电开通. 北京鐵路局年鑑 (北京鐵路年鑑社). 2000: 118–119. ISSN 1006-2734. 
  19. ^ 吳玉彬. 北京站接触网送电. 北京鐵路局年鑑 (北京鐵路年鑑社). 2002: 114. ISSN 1006-2734. 
  20. ^ 北京火车站首次扩能改造 施工期间照常运营. 中新社. 2003-03-03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3). 
  21. ^ 谷邛英. 北京站无站台柱雨棚主桁架设计研究 (學位論文). 鐵道工程學報. 2016-12 [2016-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22. ^ 新北京站今日露臉兒 站臺抬高至1.2米. 新華網. 2004-07-13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23. ^ 经扩能改造 四个月来北京站运行效果良好. 北京市政府. 2004-11-30 [2010-06-24]. 
  24. ^ 北京火车站首挂英文标志. 新華網. 2008年6月20日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5). 
  25. ^ 北京站首挂英文标志. 新京報. 2008-06-19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8). 
  26. ^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贯通 预计2015年初实现地下穿行. 首都之窗. 2013年7月27日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29日). 
  27. ^ 盧鏗. 《谁来为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埋单》. 2005 [2010-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1). 
  28. ^ 北京站自助取票机 南侧10台不排队. 鳳凰網. 2013-02-07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29. ^ 北京站老售票大厅 改建成软卧候车室. 新浪. 2016-06-14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0. ^ 30.0 30.1 组图:记者体验“京通号” 运营一周舒适便捷. 人民網. 2018-01-08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9). 
  31. ^ 北京火车站广告. 全媒通.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2. ^ 北京站提前上车"密道"实为应急通道 服务晚到乘客. 中新網. 2014-10-17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3. ^ 北京站中央检票厅换新颜. 新浪. 2007-01-19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4. ^ 奥运穹顶大壁画现身北京站(图). 搜狐. 2007-09-29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5. ^ 北京站候车 设收费休息厅引争议. 新華網. 2018-08-22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 
  36. ^ 上海电梯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37. ^ 北京站自动扶梯三次大修 由双上行更换为三上行. 《首都建設報》. 2005年4月4日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16日). 
  38. ^ 北京站地下直径线变局部贯通 百年小学逃过拆迁. 中國網北京. 2014-10-10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9. ^ 王彥芳; 李書亮. 北京站无站台柱雨棚的大跨度檩条设计. 鐵道工程學報. 2008-06. 
  40. ^ 北京站春运公布十大便民举措:推电子站台票. 新華網. 2016-01-21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41. ^ 孫宏陽. 北京城市副中心线票价同地铁看齐. 北京日報. 2017-12-29 [2017-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1). 
  42. ^ 今年第二阶段列车运行图再调整 北京站首发动卧列车D321/2次. 人民網-北京頻道. [201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43. ^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今日上新,北京站迎来首趟G字头高铁列车.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1-06-25 [2021-06-26]. 
  44. ^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开通地下铁路线 未开通摆渡火车. 人民網. 2015-03-21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45. ^ 石玉林. 北京站站长手记(连载二). 文史精華. 2007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46. ^ 景德镇首幅出口的陶瓷壁画-王学仲与《上野四季繁荣图》. 陶瓷研究. 2005-04-07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4). 
  47. ^ 北京站与韩国首尔站举行签字仪式正式结为友好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07-04-24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48. ^ 北京站. 明天见~北京朝阳站. 北京站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平台. [2021-01-29]. 京站人來聽聽他們怎麼說...from朝陽站 
  49. ^ 北京站. 京站手机报20210301. 京站手機報. 微信公眾平台. 針對生產力布局調整過渡期重點工作,……對北京東站和通州站實施安全包保 
  50. ^ (繁體中文)官方人士昨日證實 北京火車站發生爆炸 傳運輸火藥出事數十人死傷 現場封鎖進行搶救火車仍通行. 大公報第一版. 1980年10月30日. 
  51. ^ (繁體中文)主謀證實為不滿現實份子 北平車站爆炸案 死亡總數共十人. 工商日報第一頁. 1980年11月14日. 
  52. ^ (繁體中文)北京火車站爆炸 死九人傷數十人 爆炸力甚強大毀壞電梯頂部 軍警嚴密封鎖減少開行班次. 華僑日報第一張第二頁. 1980年11月1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