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為劉東生的其他人物,請見「
劉東生」。
劉東生(1917年11月22日-2008年3月6日),男,原籍天津,生於遼寧瀋陽,中國環境地質學家。
生平
1937年南開中學畢業後,保送直升南開大學。1938年以南開大學1937年度學籍的資格復學入西南聯合大學理學院,於1942年6月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理氣象系畢業。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生物系肄業。後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擔任常務委員[2][3][4]。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1987年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並選舉產生第四屆全國委員會。5月27日,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其被選為榮譽委員[5][6][7]。
2002年被授予「泰勒環境科學獎」(Tyler Prize),這是中國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世界最高等級的環境地質學領域獎項。
200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參考
- ^ 刘东生. www.most.gov.cn. [2021-04-28].
- ^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國科協研究室. : 94–96.
-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
- ^ 李方詩等主編. 中国人物年鉴 1992. 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2.10: 475–476. ISBN 7-80039-683-5.
-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9–410. ISBN 7-80136-318-3.
-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610. ISBN 7-5351-1355-9.
| | 生物學地學部 | | | 地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
| | | | 1979年3月-1984年1月 | | 理事長 | | | 副理事長 | | | 常務理事 | | | 秘書長 | 陳西平(兼) | | 副秘書長 | | | 顧問 | | |
| |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改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980年3月-1986年6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書記處書記 | | | 顧問 | | | | | 1986年6月-1991年5月 | | 名譽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榮譽委員 | | | 標註:任內逝世 | | | | 1991年5月-1996年5月 | | 名譽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注 1] | | | 書記處書記 | | | 榮譽委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