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真

傳真(英語:Fax,全名稱為Facsimile,源自拉丁文「fac simile」,意為「製造相似」)是一種用以傳送檔案複印本的電信技術;而傳真機就是負責傳送這些檔案的機器。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真的使用率持續減少。
概覽
傳真機其實是影像掃描器、數據機及電腦印表機的一種合體,掃瞄器把檔案的內容轉化成數位影像,數據機則把影像資料透過電話線傳送,在另一端的印表機則把影像變成原檔案的複印本。
現代傳真技術要到1970年代中期,當以上三種技術皆有足夠進展及合理成本後才進入實用階段。傳真機首先在日本流行,因它比其他例如電傳印表機等類似技術有明顯優勢。當時由於未有易用的輸入法工具,手寫漢字比鍵盤輸入文字來得更方便。傳真機的成本逐漸降低,到1980年代中期,傳真機已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功能
傳真機使用黑白(bitonal)模式,以100x200或200x200dpi的解析度,每分鐘約可傳送一頁或以上的印刷或手寫檔案。傳送速率為14.4kbit/s(千位元每秒)或更高,傳真機支援由2400bit/s起的速率,這種傳送影像格式稱為ITU-T(前稱CCITT)fax group 3或4。
最基本的傳真模式只可傳送黑白影像,A4大小的原件以每行1728像素及每頁1145行掃瞄,所得的資料將以專為手寫文字優化的哈夫曼編碼技術壓縮,可達到1/20的壓縮率。以9600 bit/s的速率,每頁1728×1145 bits,平均1頁需要10秒作傳送,相比下未經壓縮的資料則需要3分鐘作傳送。壓縮技術採用哈夫曼codebook把每條掃瞄線中黑與白的長度編碼,亦由於兩條相鄰的掃瞄線通常十分相似,因此只把有分別之處編碼以節省頻寬。
用以傳送傳真的編碼技術有:改良哈夫曼編碼(Modified Huffman,MH編碼)、Modified READ(MR,亦被稱為CCITT Group 3 fax encoding或CCITT T.4)及Modified Modified READ(MMR,亦被稱為CCITT Group 4 fax encoding或CCITT T.6)。
有多種傳真標準(fax classes),包括Class 1、Class 2及Intel CAS.
傳真機採用多種電話線調製技術,在數據機接通時的握手(handshaking)決定,傳真機會使用雙方皆支援的最高傳送速度,通常最低為14.4 kbit/s。
ITU標準 | 公佈日期 | 傳送速率(bit/s) | 編碼方法 |
---|---|---|---|
V.27 | 1988 | 4800, 2400 | PSK |
V.29 | 1988 | 9600, 7200, 4800 | QAM |
V.17 | 1991 | 14400, 12000, 9600, 7200 | TCM |
V.34 | 1994 | 28800 | QAM |
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傳真機通常採用熱感列印(thermal printer)技術,但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漸漸轉為以熱傳列印(thermal transfer)及噴墨列印技術為主流。
噴墨列印的其中一個優點,是可以合理價格印製出彩色檔案,因此,不少噴墨列印傳真機都聲稱具有彩色傳真功能。彩色傳真已經有名為ITU-T30e的標準,但這種技術仍未被廣泛支援,而大部份彩色傳真機只可與同一品牌的傳真機傳送彩色檔案。
代替品
傳真機的現代代替品就是透過電子郵件把電腦影像檔案以附件方式傳送。如此便可傳送彩色影像,並可享有更高解析度。
如下圖的網路傳真則是較複雜的轉換技術,它可以把電腦發出的文字檔或掃描圖片檔透過網路上傳至一個特殊伺服器,該伺服器可以把檔案跨接傳送到電話線訊號進入一般傳統傳真機的收訊方;本科技的發明在於電腦普及化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老公司沒有電腦,或是老一輩的員工不習慣使用電腦,所以需要把電子郵件和傳真訊號做雙向轉換,以使雙方均能交流。
已有不少研究讓接收一方可更有效率地處理接收到的傳真,現在的數位儲存遠比1970年代廉宜,但垃圾傳真則成為常見問題,也造成不少紙張浪費。一些較昂貴的通訊伺服器不會立即把接收到的傳真印出,而會把傳真集合至一個信箱,並以其他方法儲存及轉發,例如電子郵件或話音郵件,參看統一訊息(Unified Messaging)。
歷史
蘇格蘭發明家Alexander Bain於1843年取得的專利,被認為是與傳真機的出現有關,他以其對電鐘鐘擺的知識製作了第一個由前至後逐行掃瞄機制。
1861年,第一部傳真機Pantelegraph由Giovanni Caselli公司出售,當時電話尚未正式被發明。
1924年,RCA的一位設計師Richard H. Ranger發明了wireless photoradiogram,或無線電傳真,是今日傳真機的前身。一幅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相片,在1924年11月29日由紐約傳送至倫敦,成為首幅以無線電傳真技術傳送的影像,在兩年後開始了商業應用。無線電傳真直至今日仍被用作傳送天氣圖像及資訊。
一種早期的傳真方法Hellschreiber在1929年被Rudolf Hell發明,是當時機械影像掃瞄及傳送的先驅。
早期的傳真機採用氨水來作顯影液,到後期才出現才用特別熱感紙的傳真機。
1985年,GammaLink的創辦人Hank Magnuski博士,製作第一張電腦傳真擴充卡GammaFax。
參看
外部連結
- 甚麼是傳真及傳真的歷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AQ:怎樣由網際網路發送傳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傳真機之死!
- 網路傳真技術
- GFI FAXmaker for Exchange/SMT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mmercial network fax server for Exchange/SMTP
- Hylafax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免費,開放原始碼網路傳真伺服器
- 傳真書籍及其他數位作品-來自喬治亞大學圖書館(英文)
|
|
|
|
#
- .ai
- 1950年香港
- 1951年香港
- 1970年世界博覽會
- 1988年沪杭铁路列车相撞事故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
- AKB恐怖夜 腎上腺素之夜
- ARIB外字
- Animax Asia
- Bomis
- CD店大獎
- F (消歧义)
- IEEE里程碑列表
- Mac OS X Panther
- MacOS
- SMAP
- SMAP解散風波
- T.38
- TIFF
- USB
- Windows Vista
- Windows Vista新功能
- Windows傳真和掃描
- Xplore
- 专用小交换机
- 中信廣場 (廣州)
-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TN)
- 中国移动
- 中國電視公司電視城
-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 中央通訊社
- 中華民國與中非共和國關係
- 中華民國與亞塞拜然關係
-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
- 中華民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關係
- 中華民國與加彭關係
- 中華民國與南非關係
- 中華民國與吉爾吉斯關係
- 中華民國與喀麥隆關係
- 中華民國與坦尚尼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埃及關係
- 中華民國與塞內加爾關係
- 中華民國與多哥關係
- 中華民國與奈及利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委內瑞拉關係
- 中華民國與安哥拉關係
- 中華民國與寮國關係
- 中華民國與尚比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尼泊爾關係
- 中華民國與愛爾蘭關係
- 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摩洛哥關係
- 中華民國與敘利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斐濟關係
- 中華民國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關係
- 中華民國與烏克蘭關係
- 中華民國與烏茲別克關係
- 中華民國與獅子山關係
- 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甘比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白俄羅斯關係
- 中華民國與納米比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茅利塔尼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荷蘭關係
- 中華民國與菲律賓關係
- 中華民國與葡萄牙關係
- 中華民國與衣索比亞關係
- 中華民國與象牙海岸關係
- 中華民國與越南關係
- 中華民國與辛巴威關係
- 中華民國與迦納關係
- 中華民國與馬拉威關係
- 乔伊·巴顿
- 二十世紀的預言
- 互聯網列印協定
- 交通諮詢委員會
- 人間定格
- 传输
- 传送装置
- 低碳办公
- 何金松
- 信訪
-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历史
-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 受保护的健康信息
- 可移植文档格式
- 台灣日光燈
- 台視新聞
- 哈迪计划
- 哈里·奈奎斯特
- 單國璽
- 回到未來2
- 國務機要費案
-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
- 垃圾電郵
- 基地组织
- 壹週刊 (台灣)
- 复印机
- 大昌食品市場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安藤博
- 宜蘭氣象站
- 实验室信息系统
- 家庭办公室
- 封包無線電
- 尹伶瑛
- 尼日利亞騙徒
- 尼豪島
- 已读不回
- 幸福保衛站
- 廣播電視大廈
- 弒訊
- 張俊宏
- 張憲義
- 張舒眉
- 快樂生活王
- 控制面板 (Windows)
- 新聞稿
- 新郑市
- 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
- 无线电传真
- 无线电波发射类别表示方法
- 日本广播协会
- 曾偉雄
- 朝鲜电话号码
- 机上娱乐
- 李晏榕
- 板門店熱線
- 機場貴賓室
- 水警總區
- 江角真紀子
- 注音文
- 津巴布韦开放大学
- 濫發電子訊息
- 理查·蘭傑
- 电子处方
- 电子邮件
- 电报
- 电话
- 电话亭
- 神木隆之介
- 神鬼認證 (電影)
- 第60回NHK红白歌合战
- 綜藝萬花筒
- 统一通信平台
- 综合业务数字网
- 编码理论
- 网络交换子系统
- 网络监控
- 美俄熱線
- 联邦快递金考
- 腳尾米
- 自動輸稿器
- 苏联通信部
- 苏联邮电人民委员部
- 華視新聞
- 萊爾富
- 藍牙規範
- 蘇澳氣象站
- 虛擬辦公室
- 行動傳真碼
- 讣告
- 设备文件系统
- 诺基亚E90 Communicator
- 调制解调器
- 超級車務控制中心
- 通訊裝置
- 遙距教育
- 郵件
-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
- 閃電傳真機
- 阿尔韦托·藤森
- 雛形明子
- 電傳打字機
- 電子簽名
- 電子郵件行銷
- 電子郵箱
- 電訊公司
- 非结构化补充服务数据
- 香港2007年5月
- 香港聯合報
- 高仓健
- 鹤野刚士
- 鹿鼎記 (1992年電影)
- 黃國偉
- 默沙東診療手冊
- 龔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