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狀況

IUCN 紅色名錄》物種瀕危等級

EXEWCRENVUNTLC
滅絕
  • 維基分類
  • 維基分類
受威脅
  • 維基分類
  • 維基分類
  • 維基分類
低危(LR)
  • 維基分類
  • 維基分類
  • 維基分類
其他
  • 維基分類

註:「低危」和「依賴保育」為1994年啟用的2.3版名錄中的等級,在2001年啟用的3.1版名錄中被取消。

物種保護狀況(英文:conservation status)是政府或非政府機構、相關組織等賦予牠們的保護級別,以及牠們所受到的保護措施、保護力度等,可反映出物種當前的生存繁衍情況。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物種的保護狀況,不僅僅是單純的活體數量,還包括整個種群的繁殖率、飼養成功率和潛在的威脅等等。

世界上最知名、最具影響力的物種保護狀況報告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包括生存受到威脅或據信滅絕於公元1500年以後的物種,此外許多國家還制定了專門的物種保護狀況名錄。

IUCN 評級標準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依據物種的生存現狀,將物種評估為以下等級:[1][2]

低危

  • 無危(Least Concerned,LC),雖然存在威脅但是目前並不嚴重,不用過分關注,例如:歐洲赤松
  • 近危(Near Threatened,NT),當某物種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準,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例如:小頭睡鯊兔猻日本柳杉

受威脅

  • 瀕危(Endangered,EN):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例如:藍鯨銀杏
  • 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野生種群即將面臨絕滅的機率非常高,例如:櫻花鉤吻鮭

滅絕

  • 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EW):只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自然化種群(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棲息地時,即認為該物種屬於野外滅絕,例如:彎角劍羚
  • 滅絕(Extinct,EX):如果有理由懷疑某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物種已經滅絕,例如:袋狼渡渡鳥旅鴿

其他

  • 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DD):當一個物種的已知資訊不足以對其生存現狀進行正確評估時,即認為該物種屬於數據缺乏,例如:虎鯨

另請參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