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加拿大關係
![]() | |
![]() 中華民國 | ![]() 加拿大 |
---|---|
外交代表機構 | |
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 |
外交代表 | |
代表 陳文儀 大使[註 1][3] | 代表 芮喬丹[4] Jordan J. Reeves |
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關係。1913-197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80年代,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政治
外交

1913年,中華民國繼承清朝政府於光緒卅四年(1908年)在英屬北美設置的總領事館,更名為中華民國駐英屬北美總領事館。1931年,頒布《西敏法令》,加拿大成為獨立自治領。1932年,駐加拿大總領事館改稱中華民國駐渥太華總領事館。
1941年8月2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5]8月29日,總領事館升格為中華民國駐加拿大公使館,並派駐公使。1944年2月17日,公使館升格為中華民國駐加拿大大使館,並派駐大使。1946年,加拿大在南京設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6]。
1947年8月20日,加拿大軍事代表團自日本到南京。[7]:8399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加拿大仍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
1967年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代表總統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7日,返回臺灣。[8]:742。
1968年7月16日,駐加拿大大使薛毓麒遞交備忘錄,對加國有承認中共意圖表示關切;1969年2月10日,對加國與中共進行建交接觸,再提抗議。[8]:756
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9],並與中華民國斷交,[5]15日,關閉大使館。[10]
1971年10月25日,加拿大投票反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1976年7月,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第二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然而賽前加拿大政府禁止中華民國代表團以其國旗國號入境參加,要求改名為「臺灣」,在溝通無效後中華民國代表團於7月16日宣布退出該屆奧運會。
1997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加拿大在會前派遣特使向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呈遞總理克瑞強的邀請函,但由於政治因素無法實際參與,後指派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代表。[11]
2019年5月,加拿大外交部在Twitter發文表示,恭喜臺灣人民成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首例。[12]
2020年1月,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加拿大外交部在Twitter發文表示「加拿大祝賀臺灣人民最近的選舉。民主、人權和法治作為社會的基石,將繼續在加強我們廣泛的民間、貿易和投資關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3]
2021年4月2日,臺灣太魯閣號列車發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加拿大外交部表示哀悼。[14]
2021年6月13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在英國倫敦召開領袖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15]
支持中華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加拿大國會與政府部門多次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4月、2006年5月,下議院外交暨國際發展委員會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O;[16][17]2004年5月,加拿大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發言呼籲WHO應與臺灣加強互動關係;[18]2007年5月,衛生部長甘禮民首度在WHA發言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19];2009年5月,對於臺灣獲邀成為WHA觀察員,外交部長坎農表示,加拿大政府一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衛生事務,認為在國際傳染性疾病快速散播之際,臺灣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深具意義;[20]2017年5月、2019年4月,對於臺灣再次無法參與WHA,外交部長方慧蘭在國會表示支持臺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21][22];2018年5月,外交部國會事務代理人表示,加拿大必將持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多邊論壇,臺灣的參與可為全球公共利益做出重要貢獻,對臺灣未獲邀感到失望[23];2020年1月,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國會表示支持臺灣成為WHO觀察員[24]。4月,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在國會表示支持臺灣成為WHA觀察員[25]。5月,在美國與日本領銜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洲與紐西蘭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向WHO對外關係執行主任艾里森與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Steven Solomon)發出外交照會,敦促接納臺灣成為WHA觀察員。[26]2021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英國倫敦召開會議,會後發布的《外交部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臺灣,表示「我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與WHA,國際社群要能從所有夥伴獲利,包括臺灣抗疫成果」、「我們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27]2022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德國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技術會議。[28]
加拿大軍艦通過臺灣海峽
2018年10月,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卡加利號通過臺灣海峽;[29]2019年6月,巡防艦里賈納號和補給艦阿斯特里克斯號通過臺灣海峽,大約是在海峽中線以東的路線由南向北航行;[30][31]2019年9月,巡防艦渥太華號通過臺灣海峽,從韓國前往泰國的途中由北向南航行;[32]2020年10月,巡防艦溫尼伯號由南海向北航行臺灣海峽;[33]2021年10月,巡防艦溫尼伯號與美軍驅逐艦杜威號聯合穿越臺灣海峽,亦是美軍近年來首次聯合他國艦艇穿越臺灣海峽。[34]
人員互訪(1994年至今)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總統夫人周美青[35]、前副總統連戰[36]、總統府資政辜振甫[37]、吳伯雄[38]、姚嘉文[39][40]、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41]、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42]、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43]、考試院長許水德[44]、姚嘉文[45]、考試院副院長關中[38]、吳容明[46]、政務委員馬英九[37]、郭婉容[38]、楊世緘[47][43]、林逢慶[19]、張進福[41]、蔣丙煌[5]、交通部長蔡兆陽[37]、林豐正[48]、林陵三[45]、教育部長吳京[37]、經濟部長王志剛[37]、財政部長邱正雄[48]、法務部長陳定南[45]、文化部長龍應台[49]、科技部長陳良基[21]、銓敘部長邱進益[38]、吳容明[44]、考選部長董保成[5]、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44][46]、外交部常務次長張小月[50]、審計部審計長蘇振平[43]、調查局長王光宇[43]、國際貿易局長林義夫[37]、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19]、警政署長侯友宜[19]、衛生署長侯勝茂[19]、環境保護署長張隆盛[51]、蔡勳雄[52]、林俊義[53]、張祖恩[45]、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祝基瀅[37]、焦仁和[38]、張富美[53][50]、吳英毅[54]、陳士魁[55]、吳新興[21]、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53]、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范振宗[36]、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46]、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胡錦標[38]、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華加志[37][38][43]、尤哈尼[53]、陳建年[44]、夷將[19]、林江義[55]、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哲和[44]、李羅權[42]、朱敬一[49]、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紀珠[38]、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丙坤[37][38]、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其南[46]、翁金珠[19]、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樹[41]、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楊亭雲[37]、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璧煌[54]、臺北市長馬英九[39]、高雄市長吳敦義[37]、臺北市議會議長陳健治[37]、國立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55]。
加拿大:下議院副議長喬高[37]、下議院工業科學暨技術委員會主席韋蘭[38]、工業部長曼里[38]、工業部次長林曲(Kevin Lynch)[43][39]、國際貿易部長艾格頓[37]、外交暨國際貿易部次長陳卓愉[43]、農業部次長愛德華茲[46]、前外交部長艾斯威西[44]、前國防部長楊道格[43]、審計長鐵樹德[37]、投資局長塔波(Paul Thoppil)[19]、政風署長威爾遜(Howard R. Wilson)[37]、食品檢驗署長費登[46]、國庫委員會國會事務次長傑克森[37]、自然科學暨工程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平托[21]、人權委員會主席瑞恩西(Michelle Falardeau-Ramsay)[44]、國家研究委員會主席卡提[37][38][53]、哥倫布(Pierre Coulombe)[46][19]、麥道高[5][55]、國家科學顧問卡提[45][19]、安大略省長李博[56]、愛德華王子島省長季茲[5]、英屬哥倫比亞副省長米勒[37]、渥太華市長何姿蔓[37]、華森[43]、大溫哥華管理局理事會主席穆爾(Greg Moore)[55]、溫哥華市長李健堡[46]、溫哥華代理市長雷建華[55]、艾德蒙頓市長史密斯[37][45]、溫尼伯市長簡萬里[43]、卡茨[5]、伯靈頓市長麥凱塞克[38]、萬錦市長高鴻思[38]、卑詩大學校長史壯偉[37]、派珀[38]、多倫多大學校長皮理察[43]、維多利亞大學校長史壯(David Strong)[37][38]、西門菲莎大學校長司徒翰、亞伯達大學校長菲沙[38]、卡加利大學校長懷特[38]、皇家藝術人文暨科學院長葛恩冬(Yvan Guindon)[41]。
代表機構
1986年12月25日,加拿大政府於首都臺北設立具大使館功能的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英文:The Canadian Trade Office in Taipei、法文:Le Bureau commercial du Canada à Taipei)處理領事事務。[5][57][4]1995年9月,另設高雄分處,但無核發簽證功能。[37]目前已關閉。
1991年1月8日,中華民國政府於第1大城設立類似功能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多倫多總處(駐加拿大辦事處)。同年4月,於第3大城設立駐溫哥華辦事處。1992年7月,於首都設立駐渥太華辦事處。1993年8月3日,駐加拿大辦事處由多倫多移駐渥太華,更名為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英文: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Canada、法文:Le Bureau Economique et Culturel de Taipei au Canada),並改設駐多倫多辦事處。[5][58][3]
事件
2018年6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施壓,加拿大航空在官網將臺灣改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對此,加拿大駐臺代表馬禮安(Mario Ste-Marie)表示,加拿大政府反對中國對加拿大企業施壓,加航的做法是商業決定,政府不會介入。加國政府的一中政策很清楚,即是「認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在臺灣議題上,加拿大「注意到」(take note of)中國對臺灣的主張,但不背書或反對。至於兩岸關係,馬禮安則說,加拿大支持維持現狀。[59][60]
2018年7月,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宣布將臺灣列入反傾銷調查,但是在發布的新聞稿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稱呼,而非加拿大政府慣用的臺灣(Taiwan)。駐加拿大代表陳文儀對此表示關切,加拿大外交部回應「加拿大長期以來的對臺政策和臺灣地位,不會因為CBSA發布的新聞稿而有任何改變。」加拿大前駐臺北代表、前駐北京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則表示,對經濟議題,使用Taiwan絕對恰當,改成Chinese Taipei是走向錯誤方向。如果CBSA不是刻意的,有必要儘快更正,以維護政策的正確和延續[61]。
2020年7月,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接見加拿大駐臺代表芮喬丹(Jordan Reeves),就雙方關切的議題交換意見。[62]但芮喬丹「全程」翹著二郎腿與蔡英文會談,引起失禮的議論;[63]30日,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逝世,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發表聲明以示哀悼,肯定其在經濟與民主發展上的貢獻。[64]
簽證
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並且在臺北外交部核發的中華民國護照(駐外館處核發的護照則不適用)之中華民國公民可先上網申請電子旅行授權許可證(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eTA),核准後,可以免簽證入境加拿大停留最多6個月。申請長期簽證,須至加拿大政府授權在臺設立的加拿大簽證申請中心辦理。經加拿大轉機,亦須申請eTA。[65][66]
持有加拿大護照的加拿大公民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可申請再延期90天。[67]
此外,兩國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額的18-35歲青年為期1年的度假打工簽證(必須未曾參與加拿大IEC計畫或取得中華民國青年交流停留簽證)。[68][69]
相關警示
有鑑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加拿大歸類為紅色警示:不宜前往,宜儘速離境(2021年11月30日更新);[70]衛生福利部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已將各國家與地區歸類為第三級警告: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2020年3月21日更新)。[71]
經濟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加拿大第1大城多倫多、第3大城溫哥華設立臺灣貿易中心。[72]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則在首都渥太華設立駐加拿大代表處經濟組。[73]
2019年,出口至加拿大自行車暨零組件的市場佔有率(市佔率)27.94%,是加拿大第2大進口夥伴;資通訊產品的市佔率2.96%,是第4大進口夥伴;醫療器材的市佔率1.26%,是第14大進口夥伴;電子類產品的市佔率1.23%,是第9大進口夥伴;機械設備的市佔率0.85%,是第14大進口夥伴;汽車零組件的市佔率0.67%,是第11大進口夥伴;航太產品暨零組件是第11大進口夥伴。[74]
年分 | 貿易總額 | 年增減 | 排名 | 出口至加拿大 | 年增減 | 排名 | 自加拿大進口 | 年增減 | 排名 |
---|---|---|---|---|---|---|---|---|---|
2019 | 4,200,161,861 | ▼6.683% | 23 | 2,380,958,732 | ▼6.210% | 18 | 1,819,203,129 | ▼7.294% | 25 |
2020 | 3,707,789,078 | ▼11.723% | 24 | 2,170,825,144 | ▼8.826% | 18 | 1,536,963,934 | ▼15.514% | 26 |
2021 | 5,364,358,290 | ▲44.678% | 23 | 3,009,670,148 | ▲38.642% | 18 | 2,354,688,142 | ▲53.204% | 25 |
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加拿大的主要項目為: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鉚釘或墊圈;車輛之零件與附件、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不鏽鋼扁軋製品;競技運動或戶外遊戲用物品與設備、游泳池與袖珍游泳池;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銀、非動力之兩輪與其他自行車、鋼鐵製之其他管與空心型、經表面處理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其他鋼鐵製品、卑金屬鎖或鑰匙;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家具、門、窗、樓梯、車具、衣箱、首飾箱;新橡膠氣胎;物品用栓塞、旋塞、閥與類似用具;塑膠製供輸送或包裝貨物之製品、塑膠製瓶塞、蓋子與其他栓塞體;材料加工工具機;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過氧化鈉或過氧化鉀;其他塑膠製品與其他材料製成品;機車與自行車裝有輔助動力者、邊車;苯乙烯之聚合物;無線電廣播或電視之傳輸器具、攝影機、數位相機;印刷電路板、出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記憶、錄音或錄影裝置;積體電路等。[76]
自加拿大進口的主要項目為:煤與煤製品、鐵礦石、醫藥製劑、礦物或化學鉀肥、木材、未經塑性加工鋅;鐵屬廢料、重熔用廢鋼鐵鑄錠;生鮮、冷藏或冷凍豬肉;大豆、積體電路、特定貨品之零件、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銅礦石;無線電廣播或電視之傳輸器具、攝影機、數位相機;蘇打或硫酸鹽化學木漿、捲筒或平版之印報紙、貴金屬礦石、鎳粉、調製動物飼料;生鮮、冷藏或冷凍禽肉與食用雜碎;、定型投影機;甲殼類動物、未經塑性加工鎳;渦輪噴氣引擎、螺旋槳推動用渦輪機與其他燃氣渦輪機;食物調製品;鑌鈷與其他煉鈷之中間產品、鈷及其製品;磷化物、無機化合物、液態空氣、壓縮空氣、汞齊;酸漬除外之其他調製或保藏蔬菜、美容或化粧與保養品、冷凍牛肉等。[77]
安大略省與魁北克省是臺灣產品在加拿大的重要市場,佔比超過70%,另20%銷往英屬哥倫比亞省;對臺灣出口的產品中,加拿大西部的英屬哥倫比亞省佔比超過40%,若加上亞伯達省、曼尼托巴省、薩克其萬省則佔比約61.75%,另有約30%由安大略省與魁北克省供應。[74]
截至2021年3月,加拿大對臺灣貨品課徵反傾銷稅的有高強度低合金鋼板、部分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產品、部分抗銹蝕鋼板產品、焊接碳鋼管與碳鋼螺釘、特定熱軋碳鋼板。[78]
投資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1952年-2020年,臺商對加拿大的總投資金額約5億6,800萬美元,共105件。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臺商在加拿大投資經營規模擴大,涉入產業類別廣泛,特別是大溫哥華地區及大多倫多地區已成為臺商在北美地區經營的重鎮之一。[79][74]
臺商主要集中於加拿大前3大城的多倫多、蒙特婁及溫哥華。主要經營行業包括電腦及其周邊設備、資訊服務、紡織、食品、禮品、電子及電氣產品、房地產、家具、餐飲、傳播媒體、貨運服務、金融服務及旅遊服務等。金融業有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交通運輸有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長榮海運等;製造業有能元科技(由和信集團、怡和財顧、東元電機、勤益紡織、台灣紙業等共同設立)、台積電、杏輝藥廠、鷺島酒莊(是英屬哥倫比亞省第1大葡萄酒出口品牌)、Viva Pharmaceutical等;資訊業有宏碁(是臺灣在加拿大的最大品牌企業)、華碩、趨勢科技、研華科技、威聯通科技、鴻海科技集團等;農業有台灣糖業公司(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臺灣蝴蝶蘭供應商)、寶島蘭園等;貿易及經銷業有東元電機、正新輪胎、Tomcom Link等;零售業有統一企業(1980年在溫哥華成立加拿大企業有限公司,2005年於多倫多成立六福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進口亞洲地區各項食品及日用品。1993年另與加拿大僑商共同成立大統華超級市場,為加拿大最大的亞洲生鮮超市)、國華臺灣食品公司(是加拿大唯一專營臺灣食品的進口商)等;新聞業則有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74]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1952年-2020年,加拿大在臺灣的總投資金額約9億3,000萬美元,共1,237件。[79]
會議
目前舉辦的有:臺加經貿對話會議,每年輪流在兩國首都臺北或渥太華舉行,至2020年已舉辦第16屆。臺加農業合作會議,每2年輪流在臺北或渥太華舉行,至2019年已舉辦第13屆。以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舉辦的雙邊會談等。[79]
臺商組織
目前成立的有:加拿大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多倫多臺商會(Taiwan Entrepreneurs Society Taipei/Toronto,TESTT)、多倫多臺灣商會(Taiwan Merchants Association of Toronto,TMA)、加拿大卑詩省臺灣商會、蒙特婁/渥太華臺灣商會、魁北克臺灣工商文化協會、愛城臺灣商會、亞省臺灣商會、魁北克臺灣青年專業協會、多倫多臺灣青年專業協會、加拿大玉山科技協會等。[74]
交流
僑民
截至2017年,定居在加拿大的臺灣人估計約26萬人;在臺灣的加拿大人(含雙重國籍)則約6萬人。[21]臺灣人移民加拿大與美國相比則晚得多,是於1980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移民者多以高經濟、高知識水平者,故多聚集在溫哥華、多倫多、卡加利等城市的郊外高級住宅區。
學術
兩國定期召開雙邊高等教育會議。加拿大政府每年提供臺灣學者「加拿大研究獎助金」;2004年起,中華民國政府則開辦「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給予加拿大學生赴臺研習。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多所加拿大大學簽署設立「臺灣研究講座」協議。截至2012年,加拿大68所大學與臺灣50所大學共簽署148項學術合作協議。[49]截至2017年,加拿大在臺灣的留學生約600餘人;臺灣在加拿大的留學生約3,000人。[21]
2017年10月,中華民國科技部長陳良基率團前往加拿大,參與和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共同舉辦的「臺加科技合作20周年慶祝活動」及「醫療器材物聯網應用雙邊研討會」開幕儀式。[21]
觀光
臺灣人每年前往加拿大從事觀光、商務考察、探親及留學等各種活動約7萬人次;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7年加拿大赴臺旅客則超過11萬人次。[21]
援助
2020年4月,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中華民國外交部提供加拿大政府40萬片口罩,另提供疫情嚴重的3省10萬片口罩。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表示感謝,強調「臺灣慷慨捐助有助於挽救生命」。[80]5月,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只強調「感謝各國提供加拿大醫療物資」,未提到「臺灣」,總理杜魯道則表示「我很樂於感謝臺灣的慷慨捐助」,小型企業、出口推廣暨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與中華民國經濟部長沈榮津通話,重申加拿大感謝臺灣捐助口罩共同對抗疫情。[81]
司法
犯罪事件
2016年12月,中華民國高雄市警察局破獲專騙海外華裔女子的詐騙集團,逮捕1名主嫌與6名同夥。已知有23人被騙,其中有5人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加拿大華裔,且都是在微信接受交友邀請而誤入陷阱。由於詐騙案發生地點在臺灣,因此受騙女子並未向加拿大警方報案,臺灣警方已聯絡到5名受騙女子當中的4人,但只有1人同意前往臺灣作證,有的是怕中國大陸的父母擔心,有的則是怕目前交往的另一半知道自己曾誤入桃色陷阱。[82]
協定
日期 | 簽署 | 備註 |
---|---|---|
1935年3月30日 | 《中加領事官等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 |
1944年3月22日 | 《中加關於加拿大依照一九四三年加拿大戰爭撥款(聯合國互助)法案以加拿大戰爭供應品供給中國所適用之原則之協定》 | |
1944年4月14日 | 《中加為廢除在中國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事件條約》 | |
1946年2月7日 | 《中加財政協定》 | [註 2] |
1946年9月26日 | 《中加通商暫行辦法換文》 | |
1965年11月4日 | 《中華民國政府與加拿大政府關於商定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度棉紡織品及球鞋貿易限額之換函》 | |
1966年5月27日 | 《中加商定一九六七至六八年度棉紡織品貿易限額之換函》 | |
1969年11月7日 | 《中加關於一九六九至七○年度棉紡織品貿易限額之換函》 | |
1990年10月22日 | 《(中華民國外交部)北美司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關於開設直接空運服務事務換文》 | |
1994年11月10日 | 《中華民國-臺灣與加拿大間貨品暫准通關證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加拿大商業總會分別為中加之保證機構所締結之執行議定書》 | [註 3] |
1994年12月12日 | 《臺北農業委員會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農業合作備忘錄》 | |
1995年4月15日 | 《中華民國交通部電信總局電信研究所與加拿大北方貝爾研究公司間技術合作協定》 | |
1996年7月8日 | 《臺北外交部北美司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環境合作瞭解備忘錄》 | |
1996年10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亞伯達大學學術合作協議》 | [37] |
1997年10月2日 | 《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科學技術合作)瞭解備忘錄》 | [註 4] |
1998年1月19日 | 《臺北交通部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海事體系技術合作計畫瞭解備忘錄》 | [註 5] |
1998年1月21日 | 《臺加電信及資訊科技合作瞭解備忘錄》 | [註 6] |
1998年5月15日 | 《中加(拿大)國際快捷郵件服務瞭解備忘錄》 | |
1998年11月 | 《國立臺灣大學與多倫多大學學術合作協議》 《國立清華大學與多倫多大學學術合作協議》 | [38] |
1998年12月14日 | 《中加(拿大)有關臺灣若干紡織品輸入加拿大之意願聲明延期換函》 | |
1998年12月20日 | 《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有關原住民事務合作瞭解備忘錄》 | [註 7] |
1999年6月15日 | 《臺加飛航安全合作計劃瞭解備忘錄》 | |
2001年9月17日 | 《臺加地震工程備忘錄》 《臺加電磁相容性檢驗相互承認協定換函》 | [註 8] |
2003年5月12日 | 《臺灣與加拿大雙方郵政總局國際快捷郵件瞭解備忘錄及其施行細則》 | |
2004年1月 | 《亞伯達省艾德蒙頓市與臺北市貿易城市宣言》 《亞伯達省艾德蒙頓市與臺中市貿易城市宣言》 《亞伯達省艾德蒙頓市與高雄市貿易城市宣言》 | [45] |
2004年5月14日 |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教育合作備忘錄》 | [註 9] |
2005年4月11日 | 《農業委員會於臺北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農業及農糧科學合作綱領》 | [註 10] |
2006年11月16日 | 《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工業部防制濫發電子郵件政策及策略合作瞭解備忘錄》 | |
2007年3月28日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為執行亞太經濟合作(APEC)電信設備符合性評鑑相互承認協議第2階段程序換函》 | |
2008年9月15日 | 《加拿大金融機構監理總署及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間關於相互合作之瞭解備忘錄》 | |
2009年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瞭解意願書》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滑鐵盧大學瞭解意願書》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多倫多大學瞭解意願書》 | [85] |
2009年6月22日 | 《臺加競爭法適用瞭解備忘錄》 | |
2010年 | 《臺加技術合作人員訓練計畫備忘錄》 《臺加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泰瑞法克斯研究院瞭解意願書》 | [42] |
2010年4月15日 | 《臺加青年交流瞭解備忘錄》 | |
2010年12月6日 | 《臺加通訊科技合作方案瞭解備忘錄》 | [註 11] |
2011年4月11日 | 《臺加花卉貿易合作備忘錄》 | |
2011年6月 | 《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多倫多大學設立臺灣研究講座協議》 | [54] |
2011年9月 | 《中華民國教育部與渥太華大學設立臺灣研究講座協議》 | [54] |
2011年11月1日 | 《臺加暑期研究生研習合作瞭解備忘錄》 | |
2012年4月16日 | 《臺加關務合作協議》 | |
2013年4月22日 | 《臺加數位內容合作備忘錄》 | |
2013年11月18日 | 《臺加航權協議》 | [86] |
2014年1月29日 | 《臺加牛肉協議》 | |
2014年6月5日 | 《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與加拿大金融交易及報告分析中心關於涉及洗錢及資助恐怖分子之情資交換合作瞭解備忘錄》 | |
2014年12月1日 | 《臺加衛生研究合作瞭解備忘錄》 | [5] |
2015年4月 | 《國立成功大學與渥太華大學合作備忘錄》 | [55] |
2015年8月14日 | 《臺加醫療器材合作備忘錄》 | |
2015年10月27日 | 《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西門菲沙大學臺灣研究講座合作瞭解備忘錄》 | [87] |
2016年1月13日 | 《臺加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議》 | |
2018年1月31日 | 《臺加專利審查高速公路瞭解備忘錄》 | [註 12] |
2018年12月12日 | 《臺加木構造建築備忘錄》 | |
2020年5月27日 | 《臺加有機同等性相互承認協議》 | |
2020年6月 | 《臺加金融科技合作協議》 | |
2020年12月9日 | 《臺加運輸安全合作瞭解備忘錄》 |
交通
航空
受到2003年全球金融海嘯影響,退出臺灣市場的加拿大航空,於2017年6月9日復航臺北-溫哥華直飛航線,以波音787-9客機每周7天執飛。[88][89]
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19年12月5日[註 13])[90]:
客運
![]() | ![]() |
---|---|
臺北 | 多倫多(長榮航空) 溫哥華(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加拿大航空) |
駕車
持有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可在加拿大駕車。中華民國與加拿大同意免試相互承認駕駛執照,凡持有中華民國核發的駕駛執照且經由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驗證,並已取得該省居留證,可向該省申請免試換發加拿大駕駛執照。[90]
注釋
- ^ 2012年9月,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1]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任總領事銜處長。[2] - ^ 1947年5月28日補充
- ^ 1996年4月22日換文
- ^ 1998年9月11日續簽、2001年9月27日修正、2007年11月12日、2012年8月29日、2017年8月15日續簽
- ^ 2005年9月15日續簽
- ^ 2001年5月22日、2007年7月12日、2010年12月6日、2016年1月15日續簽
- ^ 2008年10月29日續簽
- ^ 2002年6月7日換文
- ^ 2007年6月6日續簽
- ^ 2008年11月25日、2011年6月13日續簽
- ^ 2016年1月15日續簽
- ^ 原訂效期3年,2021年2月1日延長為永久合作計畫
- ^ 有鑑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暫停更新。
參考資料
-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Yahoo!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2年8月31日 [2016年11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1月30日).
- ^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年6月13日 [2021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2月15日).
- ^ 3.0 3.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8).
- ^ 4.0 4.1 駐臺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1).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05).
- ^ 加拿大大使馆◎南京民国建筑网. www.njmgjz.cn. [2018-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2).
-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 ^ 8.0 8.1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臺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日期簡表. [201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2).
- ^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附錄五、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1).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11月 [2020-04-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24).
- ^ Foreign Policy CAN. Congratulations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the first in Asia to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LGBTQ2 #LoveisLove. Twitter. 2019年5月17日.
- ^ 岳東卿. 蔡英文贏得台灣大選 加拿大政府祝賀. 大紀元新聞網. 2020年1月13日 [2020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月14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全球政要及友人持續對我國台鐵列車事故表達關懷及慰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年4月4日 [2021年4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11日).
- ^ 簡恆宇. 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提台海和平 要求再度調查中國新冠疫情起源. 風傳媒. 2021-06-13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加拿大國會外交委員會通過動議案支持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年4月4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對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外交暨國際發展委員會通過支持我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之決議表示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年5月19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本年WHA我國友邦繼續大力助我推案,外交部深表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年5月23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6日).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各國公開支持我獲邀成為本(2009)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9年5月11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9月28日).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02).
- ^ 美英加歐公開挺台參與WHO 台籲世衛速邀請.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感謝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盟公開支持臺灣出席本(107)年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WHA).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年5月15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9月2日).
- ^ 胡玉立. 武漢肺炎延燒 杜魯道首度公開挺台成WHO觀察員. 中央社. 2020年1月30日 [2020年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月30日).
- ^ 胡玉立. 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 重申支持台灣為WHA觀察員. 中央社. 2020年4月30日 [2020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6日).
- ^ 中央社. 美日加英法德澳紐八國 力挺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聯合新聞網. 2020年5月10日 [2020年5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31日).
- ^ 簡恆宇. G7外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台灣 表態挺台加入WHO、籲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風傳媒. 2021年5月6日 [2021年5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6月13日).
- ^ 游凱翔. 外交部:世衛大會將舉行 G7外長公報挺台具意義. 中央社. 2022-05-15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加國巡防艦通過台海 駐台辦事處:與表達立場無關. 自由時報. 2019-06-20 [2019-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0).
- ^ 加拿大軍艦首度行駛台海中線 呼應美印太戰略. 上報. 2019-06-19 [2019-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0).
- ^ 加拿大軍艦過台海還開啟AIS?國防部回應了. 風傳媒. 2019-06-19 [2019-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加拿大軍艦航經台灣海峽 國防部全程掌握. 中央社. 2019-09-10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 ^ 蔡宗憲、吳書緯. 稀客!加拿大軍艦穿越台海. 自由時報. 2020年10月4日 [2020年10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 ^ 德國之聲. 美加軍艦聯合穿越台灣海峽!中方叫囂:勾連挑釁、攪局滋事、性質惡劣. 風傳媒. 2021-10-17 [2021-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 ^ 倪嘉徽. 訪溫哥華圖書館 周美青為童說故事. TVBS新聞臺. 2010年2月6日 [2019年3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2日).
- ^ 36.0 36.1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 第五節 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2).
-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37.10 37.11 37.12 37.13 37.14 37.15 37.16 37.17 37.18 37.19 37.20 37.21 37.22 37.23 37.24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38.11 38.12 38.13 38.14 38.15 38.16 38.17 38.18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 ^ 39.0 39.1 39.2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 ^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 第五節 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 ^ 41.0 41.1 41.2 41.3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4).
- ^ 42.0 42.1 42.2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17).
- ^ 43.00 43.01 43.02 43.03 43.04 43.05 43.06 43.07 43.08 43.09 43.10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2).
- ^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中華民國94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3).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8月 [2020-04-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24).
- ^ 48.0 48.1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五節 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 ^ 49.0 49.1 49.2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17).
- ^ 50.0 50.1 《中華民國95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加拿大將於本(八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加拿大溫哥華.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4年3月19日 [2019年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4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6月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16).
- ^ 53.0 53.1 53.2 53.3 53.4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4).
- ^ 54.0 54.1 54.2 54.3 《中華民國100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17).
- ^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30).
- ^ 張若霆. 駐多倫多台北經文處舉辦慶祝馬蕭就職酒會. 大紀元新聞網. 2008年5月21日 [2020年6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3日).
- ^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201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3).
- ^ 代表處簡介.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 ^ 中央社. 加航被迫矮化台灣 加代表:反對中國對企業施壓. 聯合新聞網. 2018年6月7日 [2018年6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2日).
- ^ 沈呂巡》一個中國 國際社會N種表述. 中國時報. 2016-12-06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 ^ 加國CBSA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 駐加代表關切. 中央社. 2018-07-28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 ^ 顏振凱. 接見加拿大駐台代表 蔡總統:盼加入CPTPP. 風傳媒. 2020年7月7日 [2020年7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7日).
- ^ 林綺薇. 加國駐台代表見蔡英文翹腳 黃暐瀚喊「總統被羞辱」:加拿大應道歉. 風傳媒. 2020年7月14日 [2020年7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 ^ 王奕璇. 【李登輝辭世】永別阿輝伯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法國辦事處哀悼. 上報. 2020年7月31日 [2020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18日).
- ^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2).
- ^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6).
- ^ 青年度假打工.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5).
- ^ 加拿大籍人士申請中華民國青年交流事由簽證相關手續說明.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8).
- ^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 外貿協會全球據點.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0-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7).
- ^ 本部駐外單位.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 ^ 74.0 74.1 74.2 74.3 74.4 加拿大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20年8月.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11月2日).
-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1-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 ^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2).
- ^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2).
- ^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7).
- ^ 79.0 79.1 79.2 79.3 雙二組第一科. 加拿大國家檔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1年8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11月2日).
- ^ 汪君邯. 「台灣慷慨捐助能挽救生命」 加拿大謝台捐贈50萬片醫療口罩. 新頭殼. 2020年4月28日 [202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3).
- ^ 中央社. 外長謝各國不提台灣 加拿大總理秒答:感謝台灣慷慨捐助. 自由時報. 2020年5月9日 [2020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9日).
- ^ 明報專訊. 台灣詐騙集團微信邀請交友 加國5寂寞華女被騙財拍裸照 怕父母或另一半知悉 僅1人願意到台灣作證. 明報加東網. 2016年12月24日 [2017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31日).
-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國家基本資料表.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7).
- ^ 《中華民國98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0).
- ^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17).
- ^ 北美-溫哥華-1041029. Flickr. 2015年10月27日.
- ^ 朱沛雄. 加拿大航空台北-溫哥華直飛航線首航. 自由時報. 2017年6月9日 [2018年4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17日).
- ^ 鄭超文. 加航787楓葉機首航台灣 台北溫哥華天天直飛. 聯合新聞網. 2017年6月9日 [2018年4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17日).
- ^ 90.0 90.1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2).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