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自由貿易協定
中歐自由貿易協定 (CEFTA) | |
---|---|
國旗
| |
歐洲地圖(灰色)指示
CEFTA成員(藍色)。 | |
工作語言 | 英語 |
締約國 官方語言 |
|
類型 | 貿易協定 |
成員 | |
領導人 | |
• 主席國 |
北馬其頓 |
• 秘書長 |
Renata Vitez |
成立 | |
• 簽署的協議 |
1992年12月21日 |
面積 | |
• 總計 |
252,428平方公里 |
人口 | |
• 2020年估計 |
20,220,000 |
• 密度 |
85/平方公里 |
GDP(PPP) | 2020年估計 |
• 總計 |
$323.680 billion[1] |
• 人均 |
$16,000 |
GDP(國際匯率) | 2020年估計 |
• 總計 |
$123.863 billion |
• 人均 |
$6,100 |
貨幣 | |
時區 | UTC+1, UTC+2 |
• 夏令時
|
UTC+2, UTC+3 |
中歐自由貿易協定(Central European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CEFTA)是中歐到東南歐的一個自由貿易區。
歷史
中歐自由貿易協定是在冷戰結束後,於1992年12月21日在波蘭克拉科夫簽訂,由維謝格拉德集團(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成員國組成。 之後在1996年,斯洛維尼亞加入;1997年,羅馬尼亞加入;1998年,保加利亞加入;2002年,克羅埃西亞加入;2006年,馬其頓加入。其後於1995年9月11日在捷克布爾諾,2003年7月4日在斯洛維尼亞布萊德對條文內容進行了修訂。
成員國
CEFTA成員國
EU成員國
|
成員國 | 加入年 | 退出年 | 加入歐盟 | |
---|---|---|---|---|
北馬其頓 | 2006年 | — | 候選國 |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 2007年 | — | — | |
摩爾多瓦 | 2007年 | — | — | |
塞爾維亞 | 2007年 | — | 候選國 | |
蒙特內哥羅 | 2007年 | — | 候選國 | |
阿爾巴尼亞 | 2007年 | — | 候選國 | |
科索沃 | 2007年 | — | — |
前成員國
CEFTA成員國
EU成員國
自上起分別為1992年、2002年、2007年資料 |
前成員國 | 加入年 | 退出年 | 加入歐盟 | |
---|---|---|---|---|
波蘭 | 1992年 | 2004年 | 已加入 | |
匈牙利 | 1992年 | 2004年 | 已加入 | |
捷克斯洛伐克 | 捷克 | 1992年 | 2004年 | 已加入 |
斯洛伐克 | 2004年 | 已加入 | ||
斯洛維尼亞 | 1996年 | 2004年 | 已加入 | |
羅馬尼亞 | 1997年 | 2007年 | 已加入 | |
保加利亞 | 1999年 | 2007年 | 已加入 | |
克羅埃西亞 | 2003年 | 2013年 | 已加入 |
加盟條件
2005年以前的條件
現在的條件
- 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或完全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章
- 與歐盟訂立有條約的國家
- 與CEFTA締結了自由貿易協定
與歐盟關係
CEFTA的舊成員國最終全部加入了歐盟,因此實際上CEFTA成為了正式加入歐盟之前的一個階段。目前的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也是歐盟加盟候選國。
相關條目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trieved 1 April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