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英語: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uncil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是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15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領導下的「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個機構。
職能和權限
政務院的規模要遠遠小於1954年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其職權也遠遠小於國務院。政務院並非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而是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與政務院並設的還有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
組成人員
政務院總理、副總理、政務委員和秘書長(1949年至1954年)
總理
- 周恩來(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命)
副總理
- 初任命副總理: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任命);
- 後任命副總理:鄧小平(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任命)。
政務委員
秘書長
- 李維漢(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任命);
- 習仲勛(1953年9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任命,同時免去李維漢秘書長職務)。
機構設置
組成部門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
政務院機關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二十條及其他文件規定)
政務院其他機構
- 政務院及其所屬單位機構編制審查委員會
- 全國編制委員會(1950年3月成立)
- 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1952年3月14日成立)
- 中央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1953年1月9日成立)
- 中央復員委員會(政務院與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1950年7月4日部門設立,1951年12月7日改為中央轉業建設委員會)
- 中央轉業建設委員會(1951年12月7日設立)
- 政務院勞動就業委員會(1952年7月25日設立,1954年9月27日撤銷)
- 中央人民政府機關生產處理委員會(1952年2月29日設立,1954年9月27日撤銷)
政務會議
主條目:政務會議
政令
- 1951年5月,政務院頒布《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
- 1951年12月,政務院頒布《關於更改地名的指示》。
參考文獻
- ^ 1.0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五條
外部連結
參見
歷年政務院 | | | | | | 委員會(4個) | | | | 部(21個) | | | 署(4個) | | | 行(1個) | | | 會(3個) | | | 院(1個) | | | | | | | | | 委員會(4個) | | | | 部(22個) | | | 署(4個) | | | 行(1個) | | | 會(3個) | | | 院(1個) | | | | | | | | | 委員會(4個) | | | | 部(22個) | | | 署(4個) | | | 行(1個) | | | 會(3個) | | | 院(1個) | | | | | | | | | 委員會(4個) | | | | 部(28個) | | | 署(2個) | | | 行(1個) | | | 會(6個) | | | | | | | | | 委員會(4個) | | | | 部(28個) | | | 署(1個) | | | 行(1個) | | | 會(5個) | | | 局(1個) | | | | | | | | | 委員會(4個) | | | | 部(28個) | | | 署(1個) | | | 行(1個) | | | 會(5個) | | | 局(1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