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地理概念中,西南地區涵蓋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區。
在中國行政區劃概念中,狹義的西南地區(亦稱為大西南),即指傳統的「西南三省」:川(四川省)、滇(雲南省)、黔(貴州省)。其中,這裡四川省在地理上的範圍為中華民國時期的省域,不包括原西康省之轄域(含今雅安市、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但包括今重慶市之轄域。
而行政區劃中廣義的西南地區則有「西南四省(區)」、「西南五省(區、市)」和「西南六省(區、市)」三個版本,其中後兩種說法常出現在如今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相關活動之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曾在省級行政區劃之上建立了大區一級政府,其中西南行政區管轄當時的重慶市、川東行署區、川西行署區、川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貴州省、雲南省、西康省、西藏地方和昌都地區等十個省級行政單位,直至1954年各大行政區被撤銷。西南行政區的原十個省級行政單位經過歷年的調整、合併,在1955年形成了包含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和西藏自治區(1955年設籌備委員會,1965年正式成立)共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穩定區劃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稱為「西南四省(區)」。
- 1997年國務院設立重慶直轄市,西南地區持續穩定四十餘年的三省一區的行政區劃格局部分調整,在此之後重慶市與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和西藏自治區合稱為「西南五省(區、市)」。
-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十年來,由於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設等諸多因素,本身地處華南地區西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也經常與渝、川、黔、滇、藏五地合稱為「西南六省(區、市)」。由於西藏獨特的政治、經濟和區位的條件,西南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大多數時候並未見西藏自治區的身影,因此西南五省(區、市)往往也指桂、渝、川、黔、滇五地。
西南地區是中國內部經濟差距最大的地理大區,2016年,四川省GDP為32680.5億元,西藏區GDP為1150億元,重慶市GDP為17558.76億元,雲南省GDP為14869.95.91億元,貴州省GDP為11734.43億元。
參考文獻
|
|
疆域 |
|
|
六大行政區 |
|
|
四大經濟區 |
|
|
地形地貌 |
|
|
地理分界線 |
|
|
自然資源 |
土地 · 陸地 · 耕地 · 森林 · 草地 · 水資源 · 荒漠 · 礦產 · 石油
|
|
區域地理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安徽 · 福建 · 甘肅 · 廣東 · 貴州 · 海南 · 河北 · 河南 · 黑龍江 · 湖北 · 湖南 · 吉林 · 江蘇 · 江西 · 遼寧 · 青海 · 山東 · 山西 · 陝西 · 四川 · 雲南 · 浙江 · 廣西 · 內蒙古 · 寧夏 · 西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
其他 |
|
|
|
|
|
|
相關法律 |
|
|
政治機構 |
|
|
地理大區 |
|
|
區劃層級 |
|
|
歷史區劃 |
|
|
城市建制 |
|
|
經濟區劃 |
|
|
區域發展 |
|
|
相關用語 |
|
|
相關模板 |
-
-
-
-
-
-
- 行政區劃變更
- 各級行政區數據
- 各級行政區政治機構及領導人
-
-
-
-
-
|
|
相關列表 |
|
|
其他相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