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授予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的中國籍科學家。院士不設任期,為終身稱號。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的中國科學院學部自1955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諮詢機構。中國科學院負責組織院士的評選,每兩年增選一次,但候選人不限於中國科學院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
遴選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遴選標準為「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1]。目前每兩年(奇數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人數不超過60人。先後於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增選了19次。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學部主席團可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設立候選人特別推薦小組,不受理本人申請。目前有兩種提名方式:
- 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
- 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
新當選院士在通過各學部審查確認後,由具有投票權的全體院士投票產生。選舉實行等額無記名投票,獲得贊同票數超過有效票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當選。[1]
歷史
1955年隨「中國科學院學部」的成立,中國科學院產生第一批學部委員;自1994年開始,增選外籍院士。1993年隨著中國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根據國家現行規定,中科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差旅等)相當於副部級。
- 自1955年開始,到2017年12月止,中國科學院共產生17批共計1369名院士[2][3]。截至到2019年12月,全體院士共831人,已故院士和外籍院士分別為603人和25人[4]。參見院士列表。
- 自1994年-2017年,共產生13批114名外籍院士[5][6]。參見外籍院士列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 | | | 數學物理學部 (145人) | | | 化學部 (123人) | | | 生命科學 和醫學學部 (143人) | | | 地學部 (127人) | | | 信息技術科學部 (92人) | | | 技術科學部 (136人) | | | 外籍院士 | | | | |
| | 物理學數學化學部 | | | 數學物理學化學部 | | | 數學物理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數學物理學部
-
-
-
-
-
-
-
註:楊振寧於1994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放棄美國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017年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
| | 物理學數學化學部 | | | 數學物理學化學部 | | | 化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
| | 生物學地學部 | | | 生物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 生命科學 和醫學學部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8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註:蒲慕明於2011年被選為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放棄美國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018年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 | |
| | 生物學地學部 | | | 地學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
| | 技術科學部 | 1955年 | |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 信息技術科學部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註:姚期智於2004年被選為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放棄美國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017年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 | |
| | 技術科學部 | 1955年 | | | 1957年 | |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