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
![]() 世界銀行標誌 | |
標語 | 為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而努力 Working for a World Free of Poverty |
---|---|
成立時間 | 1944年7月 |
類型 | ![]() 世界銀行集團 政府間國際金融機構 |
法律地位 | 條約 |
總部 | ![]() |
會員 | 189個國家[1](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173個國家(國際開發協會) |
行長 | ![]() |
上級組織 | 世界銀行集團 |
網站 | www |
世界銀行(英語:World Bank,縮寫WB)是為開發中國家資本項目提供貸款的聯合國系統國際金融機構。它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組成機構之一,同時也是聯合國發展集團(UNDG)的成員。
世界銀行的官方目標為消除貧困。根據其有關協定規定(修訂並於1989年2月16日生效),其所有決定都必須旨在推動外商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以及為資本投資提供便利。[4]
世界銀行由兩個機構組成: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世界銀行與世界銀行集團並不一樣,後者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該兩項通稱「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以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等5個機構組成[5]。然而在某些非正式場合,世界銀行集團也可被簡稱為「世銀」。目前該組織歷代的行長都是美國人,另外重大決議時需要85%的票數才得以通過提案,而美國的投票占比從未低於15%,因而美國的投票比例實際上可視為擁有「否決權」。
領導者
世界銀行的領導者是行長(President),其職責在於召集董事會會議,以及銀行的全局管理。傳統上,世行行長都是由最大股東美國提名的美國公民擔任。受提名者由執行董事會確認後將任職五年,可連任。雖然大多數世行行長都有銀行工作經驗,也存在例外。[6][7]現任世行行長為大衛·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於2019年4月9日上任。
世行的副行長是其主要管理者。目前共有2名執行副行長、3名高級副行長以及24名副行長。[8]
董事會由世界銀行集團行長以及25名執行董事組成。行長是主導人員,通常沒有投票權,只有在出現投票僵局時擁有決定權。執行董事以個人名義不享有任何權利,也不能代表世行,除非獲得董事會授權。自2010年11月1日起,世行執行董事的數量從24人增至25人。[9]
歷任行長[10]
姓名 | 在任時間 | 國籍 | 背景 |
---|---|---|---|
尤金·I·邁耶 | 1946–1946 | ![]() | 《華盛頓郵報》出版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
約翰·J·麥克洛伊 | 1947–1949 | ![]() | 律師、美國戰時副國務卿 |
尤金·R·布萊克 | 1949–1962 | ![]() | 美國大通銀行銀行高級主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執行董事 |
喬治·D·伍茲 | 1963–1968 | ![]() | 第一波士頓銀行高級主管 |
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 | 1968–1981 | ![]() | 美國國防部長、福特汽車業務高級主管 |
奧爾登·W·克勞森 | 1981–1986 | ![]() | 律師、美國銀行高級主管 |
巴伯·B·科納布爾 | 1986–1991 | ![]() | 紐約州參議員、美國國會議員 |
劉易斯·T·普雷斯頓 | 1991–1995 | ![]() | 摩根大通銀行高級主管 |
詹姆斯·沃爾芬森 | 1995–2005 | ![]() | 澳洲裔歸化美國公民。公司律師、銀行家 |
保羅·沃爾福威茨 | 2005–2007 | ![]() |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
羅伯特·佐利克 | 2007–2012 | ![]() | 高盛銀行高級主管、常務副國務卿、美國貿易代表 |
金墉 | 2012–2019.2.1 | ![]() | 韓裔美國公民。醫師、健康合作夥伴聯合創始人、達特茅斯學院第17任校長。 |
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臨時行長) | 2019 | ![]() | 世界銀行執行長、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 |
大衛·馬爾帕斯 | 2019– | ![]() | 前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副部長 |
成員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共有189個成員國,而國際開發協會則有173個成員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成員國也同時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成員,同時也僅有上述國家獲准加入世行旗下的其他組織。[1]
|
|
|
投票權
2010年,世界銀行修改了投票權的分配,以增加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聲音。目前擁有最多投票權的國家為:美國(15.85%)、日本(6.84%)、中華人民共和國(4.42%)、德國(4.00%)、英國(3.75%)、法國(3.75%)、印度(2.91%)、俄羅斯(2.77%)、沙烏地阿拉伯(2.77%)以及義大利(2.64%)。在這次改革中,除了中國外,韓國、土耳其、墨西哥、新加坡、希臘、巴西、印度和西班牙的投票權有了明顯增加。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投票權有所縮減,同時減少的還有一些如奈及利亞的貧窮國家。美國、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投票權無變化。[12][13]
世界銀行規定,任何重要決議時必須要有85%的同意票才能通過。美國的投票權為15.85%,也就是說,即使全數會員國都同意的決議,只要美國投下反對票,該決議就無法通過,也因此稱做「否決權」。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Member Countries. World Bank Group. [2016-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0).
- ^ About Us. World Bank. 14 October 2008 [9 Nov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0).
- ^ 关于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銀行集團. [201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4).
- ^ About Us. World Bank. 29 June 2011 [14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 ^ About The World Bank (FAQs). World Bank. April 2011 [14 August 2011].[永久失效連結]
- ^ Hurlburt, Heather. Why Jim Yong Kim would make a great World Bank president. The Guardian. 2012-03-23 [201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2).
- ^ World Bank. Leadership. World Bank Group. [201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5).
- ^ World Bank. Senior Management. World Bank Group. [2012-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6).
- ^ World Bank. Boards of Directors. World Bank Group. [2012-08-12].[永久失效連結]
- ^ World Bank. Past Presidents. World Bank Group.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6).
- ^ 世界銀行成員國當中唯一一個非聯合國會員國。
- ^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 2010 Voting Power Realignment (PDF) (Report). World Bank Group. 2010 [2011-08-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2-29).
- ^ Veloo, Betsy May. China given more influence in World Bank. RTHK. 2010-04-26 [201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
外部連結
- 世界銀行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簡體中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
- 世界銀行的Facebook專頁
- 世界銀行的Twitter帳戶
- 世界銀行部落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世界銀行在Flickr上的頁面
- YouTube上的世界銀行頻道
-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主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簡體中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
- 國際開發協會主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日語)
參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