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logo.svg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徽
老校名 上海俄文學校、上海外國語學院 等
校訓 格高志遠 學貫中外
創辦時間 1949年12月
校慶日 12月29日
學校類型 公立大學
校長 李岩松
黨委書記 姜鋒
教師人數 794
大學部人數 6,810人,
其中非中國學生:833人
研究生人數 2,995人,
其中非中國學生:246人
博士生人數 498人,
其中非中國學生:56人[1]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虹口校區
大連西路550號
松江校區
文翔路1550號
校區 市區、郊區
總面積 1121畝(約74.7公頃)其中:
虹口校區
254畝(約16.9公頃
松江校區
867畝(約57.8公頃
代表色 標準色:上外藍

輔助色:明黃橘紅緋紅紫色

翠綠碧青湖藍藏青[2]
暱稱 上外、SISU
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網站 http://www.shisu.edu.cn
位置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縮寫SISU),中文簡稱上外,是中國一所培養涉外型、複合型外語人才的多科性、國際化、高水平特色外國語大學。始建於1949年12月,最初是在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倡議下創立的上海俄文學校,首任校長是著名翻譯家姜椿芳。後歷經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上海外國語學院等發展時期。1994年,經中國國家教委批准,正式更為現名。

如今,上海外國語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進入「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上外秉承「格高志遠、學貫中外」的校訓精神和「詮釋世界、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以「服務國家發展、服務人的全面成長、服務社會進步、服務中外人文交流」為辦學使命,致力於建成國別區域全球知識領域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外國語大學。

歷史沿革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上海市委,在陳毅市長的倡議下,決定在上海創辦一所培養俄語人才的高等學校。12月,學校正式成立,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第四部為基礎,校名為上海俄文學校。最初校舍為寶山路(原暨南大學二院)。
  • 1950年:2月,學校遷至東體育會路(原暨南大學一院),即現校址(虹口校區)。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

  • 1950年:學校增設英語班,更名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
  • 1951年:4月,學校建立東方語文系,增設緬甸語越南語印度尼西亞語
  • 1952年:3月,南京華東軍區政治部附設外文專修學校學員150餘人併入。
  • 1952年:8月,學校已初具規模,設俄語、英語、緬甸語、越南語、印度尼西亞語(5個語種)。
  • 1952年:下半年,全國始行統一招生,同時開始院系凋整。根據教育部指令,學校東方語言文學系師生併入北京大學,只設俄語專業。

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

  • 1952年:9月,學校改名為「上海俄文專修學校」。
  • 1953年:1月,學校又改名為「上海俄文專科學校」,學制為三年。10月,經過全國第一次統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正式入學。
  • 1956年:6月,學校已先後招收七期學生共3998人,已畢業2087人,在校學生1900餘名(含研究生),教師241名,其中蘇僑教師90人,中國教師151人。

上海外國語學院

1984年的上海外國語學院
上海外國語大學虹口校區
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
  • 195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增設英語德語法語專業,學制定為四年,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
  • 1957年:山東大學等院校的學生轉來上外學習。
  • 1958年:根據教育部關於全國外語院系調整方案,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併入上外。同年,學校開辦夜校部,設英語、德語、法語、俄語4個語種,第l批學員2200人入學。與此同時,學校接受上海市委財貿部和上海市外貿局的委託,開設外貿外語系,設英語、德語、法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
  • 1961年:年初,上海外貿學院成立,學校外貿外語系6個語種的師生全部轉入該院。
  • 1962年:上海外貿學院停辦,其外貿外語系師生並回上外,學校重新恢復外貿外語系建制。
  • 1963年:9月,國務院批准上海外國語學院為全國重點高校,直屬教育部領導。同年,由學校和上海市教育局共建的附屬外國語學校(現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招生開學。
  • 1964年:學校增設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同年8月,上海外貿學院復辦,外貿外語系再一次轉回陔院。
  •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被迫停課。
  • 1968年:8月,軍宣隊、工宣隊進駐學校。
  • 1970年:學校開辦試點班招收學員32名(設英語、德語兩個語種)。
  • 1972年:2月,根據上海市教育局決定,上海外貿學院併入上海外國語學院。5月,學校恢復招生,學制三年,從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新生入學,至1976年前後共收5批學生2542人。10月,在上海外國語學院設在安徽風陽縣的「五七」幹校開辦外語培訓班,設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等7個語種,連續3年共收上海地區應屆高中畢業生600餘名。
  • 1977年:「四人幫」垮台後,學校恢復統考招生。11月,進駐學校的工、軍宣隊全部撤離。
  • 1978年:學校的學制恢復為四年,並開始招收學位研究生,學校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同時,上海外貿學院復校,有關人員轉回該院工作。
  • 1979年:學校恢復出國培訓部,成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及各類研究機構、圖書資料中心和外語考試中心。同年,上外和徐匯區區政府共同創辦分校(今為上海大學國際商業學院)[3]

上海外國語大學

  • 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改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同年,學校被列為國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設的首批學校之一。
  • 1996年:學校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的部門預審。
  • 2004年:學校的本科教育已經全部遷入松江校區。
  • 2011年:5月11日至5月15日,第十二屆世界俄語大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4]
  • 2012年:4月11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訪問上海外國語大學,埃爾多安總理發表了演講,隨後出席了上外與土耳其尤努斯·艾姆萊研究院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並為上外土耳其語專業揭牌。
  • 2017年9月,上海外國語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文化

校名標準字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文校名全稱標準字採用《魯迅日記》(二函廿四卷)的手稿集字,自1956年學校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後一直沿用至今。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文校名全稱標準字採用 Sabon 常規粗體。[2]

校徽

校徽以展開的書本及茁壯的橄欖枝為主體構型,書本象徵對學問與真理的求索,橄欖枝象徵對和平與友誼的嚮往。兩者襯托並環繞著代表學校的三個文字元素,依次為中文校名簡稱(上外)、校名英譯縮寫(SISU)、建校時間(1949 年)。[2]

校訓

上外校訓牆,位於松江校區教育會堂

原校訓:文明、團結、求實、奮進(2007年1月13日前)

新校訓:格高志遠 學貫中外(2007年1月13日起啟用)[5]

「格高志遠」出自《禮記·緇衣》中的「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和南朝梁蕭統編著的《昭明文選》中的「氣高志遠,似若無敵」。而「學貫中外」則源於「學貫中西」,這裡用的「學貫中外」,而非「學貫中西」,因為「中外」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文化上都比「中西」具有更大的包容性。[6]

上外官方確認的各語種翻譯分別為:

英語Integrity, Vision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俄語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ь и Целеустремлённость, Кругозор и Эрудиция
法語Intégrité morale, aspiration sublime et connaissances transculturelles
阿拉伯語علو الأخلاق، سمو الآمال، الحفاظ على الأصالة، الإفادة من العالم
西班牙語Moralidad íntegra, aspiración sublime y erudición en lo chino y lo extranjero
德語Integrität, Vision und akademische Exzellenz
日語品格高くして志遠大に、中外の学に通ず
葡萄牙語Moralidade íntegra, Aspiração Elevada e Erudição tanto da China como do Mundo
希臘語Ηθική ακεραιότητα, ευγενής φιλοδοξία και πολυμάθεια για την Κίνα και τις ξένες χώρες
泰語เชิดชูคุณธรรมและมีวิสัยทัศน์ อุดมความรู้ก้าวไกลสู่สากล
義大利語Eccellente, Prestigiosa, Lungimirante e Multiculturale
韓語격고지원 학관중외
波斯語منش والا وهمت بالا,آمیزش دانش چینی با دانش های سایر ملت ها
印度尼西亞語Berbudi luhur, bercita-cita mulia, menuntut ilmu dari seluruh dunia
荷蘭語Integriteit, visie en academische uitstekendheid
瑞典語Integritet, vision och akademisk utmärkthet
越南語Chí Hướng Cao Đẹp, Thông Hiểu Thế Giới
烏克蘭語Моральність і цілеспрямованість, кругозір і ерудиція
希伯來語אצילות מוסר ונשגבות שאיפה, השכלה מתחברת בין סין לחוץ
土耳其語Dürüstlük, Öngörü ve Akademik üstünlük

校歌

《上外之歌》(曲:陸在易,詞:王志暉、莊開仁)[7]

校園

學校現有虹口、松江兩個校區。

  • 虹口校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占地254畝。
    地址:大連西路550號。
  • 松江校區位於上海松江新城,占地867畝。
    地址:文翔路1550號。

教學科研

院系專業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專業與學科點涉及五大學科門類:文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設有37個本科專業(語言類25個、非語言類12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下設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下設3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碩士(MBA)、翻譯碩士(MTI)、漢語國際教育碩士(MTCSOL)。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培育);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國際關係;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1個國家級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西歐語種群(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希臘語、荷蘭語);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上海外國語大學現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科研院所

學術期刊

上海外國語大學學術期刊一覽表

# 期刊名稱 創刊時間 主編 備註
1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1978年 束定芳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2 《外語界》 1980年 吳友富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3 《外語電化教學》 1979年 吳友富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4 《中國比較文學》 1984年 謝天振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5 《國際觀察》 1993年 胡禮忠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6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78年 朱威烈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7 《中東與伊斯蘭研究(英文)》 2007年 Anchi Hoh 海外期刊
8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 2000年 李維屏 中文核心集刊;CSSCI
9 《東方翻譯》 2009年 張慈贇
10 《外語測試與教學》 1979年 曹德明
11 《外語戰略動態》 2009年 許余龍

出版機構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

特色專業

* 以上數據截止至2011年4月。

語種布局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專業布局
(1949年——2011年)
# 語種名稱 Language 所屬院系 設置時間 備註
1 俄語 Русский 俄語系 1949年
2 英語 English 英語學院 1950年 1952年停辦,1956年重設
3 緬甸語 မြန်မာစာ / 1950年 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
4 越南語 Tiếng Việt 東方語學院 1950年 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2007年重設
5 印度尼西亞語 Bahasa Indonesia 東方語學院 1950年 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2005年重設
6 德語 Deutsch 德語系 1956年
7 法語 Français 法語系 1956年
8 西班牙語 Español 西方語系 1964年
9 阿拉伯語 العربي 東方語學院 1964年
10 日語 日本語 日本文化經濟學院 1964年
11 希臘語 Ελληνικά 西方語系 1972年
12 義大利語 Italiano 西方語系 1972年
13 阿爾巴尼亞語 Gjuha shqipe / 1973年 已停辦
14 葡萄牙語 Português 西方語系 1978年
15 韓語 한국어 東方語學院 1993年
16 波斯語 فارسی 東方語學院 1996年
17 泰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東方語學院 2001年
18 瑞典語 Svenska 德語系 2007年
19 荷蘭語 Nederlands 西方語系 2007年
20 希伯來語 עִבְרִית 東方語學院 2007年
21 烏克蘭語 Українська 俄語系 2007年
22 土耳其語 Türkçe 東方語學院 2011年
22 印地語 हिन्दी 東方語學院 2012年

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

截止至2013年1月,上海外國語大學已經與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的245所大學、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基本涵蓋了現有各語種主要對象國家和地區。[8]

孔子學院

歷任校長

校名 校長 任期
上海俄文學校
1949年-1950年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
1950年-1952年
姜椿芳 1949年12月-1952年3月
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
1952年-1956年
塗峰(代理) 1952年3月-1957年3月
上海外國語學院
1956年-1994年
張培成(代理) 1958年4月-1964年10月
王季愚 1964年10月-1967年1月
1978年8月 - 1981年5月
胡孟浩 1982年9月-1990年3月
戴煒棟
1990年3月-1995年2月

上海外國語大學
1994年-至今
1995年2月-1999年6月
1999年6月 - 2006年1月
曹德明
2006年1月-2017年6月
李岩松
2017年6月-至今

參考文獻

  1. ^ 统计数据_认识上外_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國語大學官方網站. [2017-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4). 
  2. ^ 2.0 2.1 2.2 视觉标识_认识上外_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國語大學官方網站. [2017-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5). 
  3. ^ 上海外国语大学历史沿革. 上海外國語大學官方網站. [201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1). 
  4. ^ 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官方网站. 第十二屆世界俄語大會(主辦:世界俄語學會;承辦: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 
  5. ^ 上海外国语大学推出新校训"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上海青年報》. 2007-03-09 [2011-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6. ^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训: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中國教育報》. 2008-02-17 [201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上外之歌》.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8. ^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一览表. 上海外國語大學官方網站. [201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1). 

外部連結

參見